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巴纳德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巴纳德星(英语:Barnard's Star)是一颗质量非常小的红矮星,位在蛇夫座β星附近,蛇夫座66星的西北侧,距离地球仅约6光年远。

历史

美国天文学家爱德华·爱默生·巴纳德[1]在1916年测量出它的自行为每年10.3角秒,是已知相对太阳自行最大的恒星。为纪念巴纳德的发现,后来称这颗恒星为巴纳德星。巴纳德星距离太阳约1.8秒差距(6光年),是蛇夫座内距离我们最近、宇宙中第二接近太阳的恒星系统,也是第四接近太阳的恒星,前三接近太阳的恒星都是半人马座α系统的成员。尽管它如此的接近地球,但是人类裸眼仍然看不见巴纳德星。

由于它相当接近太阳,而且位于容易观测的天球赤道附近,所以M型矮星巴纳德星比任何恒星受到天文学家更多的研究和注意。天文学家的研究曾经聚焦在恒星的特征、天体测量和推敲系外行星可能存在的极限。虽然这是一颗古老的恒星,天文学家仍然观测到巴纳德星发生过耀斑爆发。

特征

因为巴纳德星拥有几点与众不同的特征,所以它成为天文学家相当瞩目的恒星。巴纳德星是目前所有已知恒星中自行运动最快的恒星[2],因此有时候也被称为巴纳德“逃亡之星”(Runaway Star),它的自行速度大熊座的飞行之星快一倍。恒星通常每年的自行速度还不到1角秒,牧夫座大角星自行运动算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一年也不到2角秒,而巴纳德星每年的自行运动却高达10.31角秒。巴纳德星距离太阳系只有5.96光年,除了南门二系统(半人马座α三合星)外,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巴纳德星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这颗恒星周围很可能有两颗大小约等于木星土星的行星围绕它公转,是一个距离地球很近的恒星系。

1998年耀斑观测

观察到巴纳德星的恒星耀斑使天文学家对它的研究又多了一个有趣的题材。在奥斯汀德州大学工作的William Cochran注意到1998年7月17日巴纳德星的发射光谱(在一次无关于星球摆动的研究中),在充分的分析这次耀斑之前的四年观测纪录后,现在任职于高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戴安娜·鲍尔森等人,指出耀斑的温度高达8,000K,超过这颗恒星正常温度的两倍,虽然天文学家对光谱进行简单的分析不可能精确的确定耀斑释放的总能量。因为耀斑是随机发生的,所以戴安娜·鲍尔森附注道“恒星总会让业余观测者在观测时出其不意” 。

视频

巴纳德星 相关视频

6光年外有一颗超级地球“巴纳德星b”,质量是地球3.2倍
科学家发现巴纳德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那适不适合人类生存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