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橘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山橘树 |
中文学名:山橘树 拉丁学名:Glycosmis cochinchinensis (Lour.) Pierre ex Engl.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芸香目 亚 目:芸香亚目 科:芸香科 亚 科:柑橘亚科 属:山小橘属 |
山橘树是一种乔木或灌木,新梢常呈两侧压扁状,产海南、广西西南部、云南南部,生于海拔约1000米以下山地或旷野杂木林下或灌木丛中。 [1]
山橘树形态特征
高4-1米的小乔木或灌木。新梢常呈两侧压扁状,嫩芽及花梗被褐锈色微柔毛。
叶为单叶,纸质或近革质,形状及大小差异甚大;近圆形,阔椭圆形,卵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4-26厘 米,宽2-8厘米,最小的长2-3厘米,宽1-2厘米,顶部圆、钝、短尖至渐尖,基部圆、钝、楔尖至渐狭尖,全缘,无毛,干后颜色苍暗或淡黄绿色而略光亮,中脉在叶面平坦或微凸起;叶柄长3-10毫米,干后与叶背中脉同色而与小枝的色泽不同。
花序腋生或腋生兼顶生,通常多花密集成簇,很少单花或3-5花着生于甚短的总花梗上,或长达5厘米的圆锥花序,花序轴初时被褐锈色微柔毛,花梗甚短;萼裂片卵形,长不及1毫米;花瓣白色,长约3毫米,外面很少被毛;雄蕊10枚,近等长,药隔顶端有突起的油点,花丝由上向下逐渐增宽;子房初时圆柱状或长卵形,稍后横向生长加速,故呈阔卵形或圆球形, 花柱甚短且狭窄,柱头稍增大,子房柄明显。果径8-14毫米,淡红色,果皮有半透明油点。
花、果期几乎全年。
产海南的本种,以其小叶片的质地和干后的色泽可分二类型:一是叶质颇厚而稍硬,干后叶面榄绿色,叶背淡黄或黄带淡绿色,略有光泽;另一类是纸质,干后两面几同色,淡茶褐或稍带绿色,暗淡无光泽。
山橘树生长环境
山橘树主要生长于海拔约1000米以下山地或旷野杂木林下或灌木丛中。
山橘树分布范围
山橘树主要分布于海南、广西西南部、云南南部。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造景欣赏
山橘树干硬朗挺拔,叶小面富有光泽,适宜制作文人树、直干式、双干式、斜干式、悬崖式、临水式等多种造型的盆景。其生命力顽强,即使虫蚁蛀空,仅剩层皮也能成活,植株进行自我调节,长出新皮层,覆盖受伤的部分,而且枝叶繁茂、萌发力强,耐修剪,常以修剪为上、蟠扎为辅的方法进行造型。
山橘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瘠薄,不耐寒。成型的盆景一年四季都要求有充足的光照:平时浇水不必过多.以保持湿润为佳生长期每月施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新芽萌发时应以磷钾肥为主,以使得新枝粗壮,节短而密实。山橘盆景的修剪整型可在立春前后进行,将过长的枝条剪短,以促发侧枝,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幼枝的增多,作品会越来越苍劲,树相越来越丰满,进入最佳观赏期。
每3~5年翻盆一次,在春天进行,翻盆时保留70%左右的原上,盆王要求疏松透气、具有良好的排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