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伴儿(董凤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小老伴儿》是中国当代作家董凤琴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小老伴儿
闹铃响了,睡眼朦胧,挪动一下熟睡了一夜发僵的身体,心里一阵舒坦,好长时间没有睡这么沉了,这得归功于小老伴儿,一想起小老伴儿还有两个小时就来了,立马来了精气神儿,咱得捯饬捯饬啊,经风历雨六十载,细细的皱纹占领了昔日的花容悦色,值得骄傲的还有一头黑发,可也失去了青春的光泽,于是,起床第一件事做一做护肤,桂花头油让干枯的头有了亮色,穿啥衣服呢,虽然居家也要让小老伴儿看着舒服啊。
8点钟,儿子抱着小老伴儿——我的宝贝孙子上楼了,只见小老伴儿抱着儿子的大腿,哭喊着:“找爸爸,找妈妈”,我这里一使眼色,儿子立马打开大门:“好好和奶奶玩啊”。于是这房子里就留下我和一岁半的小老伴儿了,和小老伴儿的斗智斗勇开始了,只见小老伴儿对着大门哭喊着:“找爸爸找妈妈”。怎么办?不怕,咱有法宝,李玫瑾教授的那套办法——安排,于是,不理哭闹的小老伴儿,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小老伴儿抽泣着走到床前,“找妈妈,找爸爸”,见我还是不吭声,就摇着我的手“奶奶,找妈妈,找爸爸”,这时的我开尊口了“奶奶腰疼,没法帮你找妈妈找爸爸,你要是找奶奶,你就扶起奶奶来吧”,小老伴儿见状,自己又哭着到客厅找妈妈找爸爸了,一圈下来,小老伴儿哭声小了,抽抽噎噎地来到床前“奶奶,不找妈妈,不找爸爸”,这时的小老伴儿伸出小胳膊来扶奶奶,奶奶我假装非得小老伴儿扶得样子,起来用热毛巾给小老伴儿擦擦小脸儿,把早就为小老伴儿准备的“三菜一汤”呈上,要说这做饭可是咱的短板,16岁当兵到60岁退休,吃食堂是生活的主要状态,这刚一退休,儿子儿媳就把小老伴儿给送来了,这小老伴儿嘴儿挺挑,真为难我这“厨子”喽,怎么办?“两亿人的生活经验”小红书——安排,于是今天是宝宝山药疙瘩汤,明儿是宝宝蔬菜虾皮饼,这动脑子的积极性真和刚刚入伍时背条例、如何扎好静脉针儿媲美啊(笑),看来这44年的工作经验给新角色——家庭妇女添了底气。
带好小老伴儿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儿,全方位地让咱这六十岁的人重焕青春,先是体力,这小家伙除了睡觉,一刻都闲不住,要你时刻围着他转,二十二斤的小生命活力四射,走路是一阵风地跑,不利落的老腿儿老腰此时也要“跑”起来,这小老伴儿一岁四个月就会背唐诗了,小嘴巴巴,可爱极了,慢慢熟悉了,不哭也不闹了,我在客厅里打扫卫生,需要人帮忙,急忙喊:“老伴儿,过来帮个忙”,这小家伙儿帮忙喊:“老伴儿,别打电话了,过来”,小模小样煞有介事,一时间,我和老伴儿乐得直不起腰来,从此,我们的大孙子有了一个新称号:小老伴儿。
这个小老伴儿,充分调动了俺这六十岁人已经封了的“宝藏”小时候咱是学校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说群口词、唱样板戏,到了单位,咱还是三句半词作者和演出者,没事时打段快板书,又打又说,退休了,这些都“冻”了,小老伴儿来了,化冻时刻到了,快板书——安排,来段“大满意,好宝宝,白白的脸蛋儿,红嘴巴儿,大大的眼睛会说话,爱挖土,爱拔草,他是一只快乐的小老鼠,小老鼠”快板儿点和着词,让小老伴儿高兴得围着咱打转转儿,出去和小朋友们玩儿,先来段儿快板儿暖场子,一时就和小朋友们熟悉了,这小老伴儿口齿伶俐,没几遍,他就听会了快板词儿,自己提拉着快板儿,就把“大满意,好宝宝......”来上一段儿,自己表扬完自己,开心地跑向奶奶,两只小胳膊抱住奶奶的大腿,小脸蛋儿在奶奶裤子上蹭来蹭去,那一刻,喝醉了的是奶奶。一节快板书课,不够,于是,和小老伴儿沟通了,再开几门课,于是就有了奶粉桶课、绘画课、视频课。先说奶粉桶课吧,小老伴儿喝完一桶奶粉后,奶奶就用空桶盛豆豆,红小豆、绿豆等,一大排奶粉桶放在柜橱里,好似一个个老朋友在等小老伴儿,于是,奶奶就用锣鼓点的节奏,编排了奶粉桶出场、打开奶粉桶、红小豆跳水,一个个静止的奶粉桶就这样活泼地和小老伴儿一起玩耍了,把一天里和小老伴儿互动最有意思的事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在黑板上,这就是绘画课,一次,奶奶用简笔画画了一只大熊猫,小老伴儿看得笑出哈喇子,小脸蛋儿贴在黑板上,一个劲儿地亲大熊猫,奶奶一时乐得笑出了眼泪。带小老伴儿去参观汽车博物馆,奶奶就成了随行记者,把小老伴儿参观的过程全录下来,回家来,再放给小老伴儿看,小老伴儿,有个特点,就爱看自己,每当放视频时,两只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视频里得自己,不时,还给奶奶讲解,那是巴士,这是中国记里仿鼓车,这就是给小老伴儿上的视频课。 那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因为小老伴儿来了,一下子有了新意,就好像家里天天看的东西,因为来了客人需要介绍,这些老东西又盘活了,“车前草、车前草清热解毒你最好,苦苦菜、苦苦菜清热解读你最爱”。蹲在草地上,一双大手拉着一双小手,亲热地和车前草、苦苦菜说话,在农村度过童年的奶奶正愁这认野菜的本事失传时,小老伴儿来了,奶奶的童年记忆也来了,小公园里野花野草遍地都是,一场雨后,地湿润润的,小老伴儿穿着奶奶做的好洗罩衣,在野花野草里打滚儿,举着小胳膊在空中晃来晃去,手里还不忘拿一朵花,两条小腿儿向着天上云蹬来蹬去,这份自由舒心地美劲儿就是花几千元报班也得不到的,奶奶挖团湿泥土,两手团团做个锅,举起来往地上一摔,只听啪儿一声儿,锅破了,又从小老伴儿手里要过一块泥土补上破锅,一老一小的玩法吸引了来游玩的小朋友们,腼腆的小老伴儿慢慢愿意和小朋友们接触了,胆子大起来的小老伴儿在公园里给小朋友们背“人之初、性本善......”小朋友们纷纷给口齿伶俐的小老伴儿鼓掌,一旁的奶奶一时好像也回到了人之初。
小老伴儿也是奶奶的老师,“梧桐树好冷啊”,这是一岁八个月的小老伴儿看见秋天里梧桐树叶子哗哗响时脱口而出的,小诗人的语言,在孩子的世界里,这普通的叶子有了诗意,孩子关爱着一草一木的情感暖了奶奶六十岁的心。
人生有三个童年,自己的童年,在懵懵懂懂里认识这个世界,看到父母的艰辛,自己仿佛长大了,四、五岁时就知道为家里拾柴打草。长大成人结婚了有了孩子,儿子的童年,这个童年过得有点难,又上班,又带娃得状态让心难免着急,在给儿子介绍这个世界时,功利的色彩浓厚,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什么的目标,失去了一份轻松,记得儿子小时侯,我常说的一句话:“儿子,你不能生病啊,你一感冒发烧,妈妈就得请假,单位就扣工资”,只要儿子有一点不舒服,我就给他全身按摩。打拼了一辈子,儿子结婚了,孙子来了,孙子的童年,经济压力没有了,那条条框框目标追求是孩子父母的,和孙子一起乐,才是奶奶的,这就一下子让咱在夕阳里愉快地度返璞归真的童年,这份愉悦是小老伴儿给的,谢谢你,小老伴儿。[1]
作者简介
董凤琴,出生在华北平原一个飘着枣花清香的小村庄,16岁参军,喜爱写作,多年来在北京晚报、家庭育儿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