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对流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对流雨示意图。原图链接

对流雨(英语:convectional rain) ,大气对流运动引起的降现象,又称“热雷雨”、“雷阵雨”,台湾夏季午后大雨有称“西北雨”(台罗:sai-pak-hōo),或写作为“狮豹雨”(罗马拼音:sai-pà-hōo,如狮、豹般快速和猛烈的雨)。由于近地面空气受热或高层空气强烈降温,促使低层空气上升,水气冷却凝结,就会形成对流雨。对流雨来临前常有大风,大风可拔起直径50厘米的大,并伴有闪电声,有时还下冰雹。

概述

对流雨是一种降雨形式,盛行于热带温带的夏季午后,因高温使得蒸发旺盛,富含水汽的气流剧烈上升,至高空因减压膨胀,而冷却成云致雨,故称对流雨。其特点为强度大、雨时短、雨区小、常伴有雷电、短暂强风,依其特性称为热雷雨、雷雨或雷阵雨,如台湾夏季午后的西北雨即是。对流雨(convectional rain) 时常出现于热带或温带的夏季午后。因日照很强,蒸发旺盛,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至高空冷却,凝结成雨。雨滴大而重,倾盆急降,且雷电交加,声势吓人,称为雷雨(thunderstorm)。

形成原因

对流雨是大气对流运动引起的降水现象,形成机制是近地面层空气受热或高层空气强烈降温,促使低层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就会形成对流雨。对流雨来临前常有大风,大风可拔起直径50釐米的大树,并伴有闪电和雷声,有时还下冰雹。对流雨以低纬度地区表现最多,降水时间一般在午后,特别是在赤道地区,降水时间非常准确。对流雨与其它几种常见降水形式在成因,地域分布,降水特点方面有较大差别。对流雨对形成热带雨林有著重大贡献。 [1]

自然现象

对流雨是在我们生活中夏季最常见的降雨形式。冷暖气流呈上下对流运动而成云致雨而得名。对流雨时常出现于热带,亚热带或温带的夏季午后,以热带,亚热带地区最为常见。[2]

对流雨主要产生在积雨云中,积雨云内冰晶和水滴共存,云的垂直厚度和水气含量特别大,气流升降都十分强烈,可达20~30米/秒,云中带有电荷,所以积雨云常发展成强对流天气,产生大暴雨、雷击事件,大风拔木,暴雨成灾常发生在这种雷暴雨中。

好发在低纬度

对流雨发生的地方以低纬度最多,降水时间一般在午后,特别是在赤道地区及南北两半球回归线间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莽原气候,热带的暖湿气团随著间热带辐合区中的上升气流而垂直上升,降水时间非常准确。早晨天空晴朗,随著太阳升起,天空积云逐渐形成并快速发展,越积越厚,到了午后,积雨云汹涌澎湃,天气闷热难熬,大风掠过,雷电交加,暴雨倾盆而下,降水延续到黄昏时停止,雨过天晴,天气稍觉凉爽,但是第二天,又重复有雷阵雨出现。在中高纬度,对流雨主要出现在夏半年,冬半年极为少见。[3]

山区对流雨

这现象亦会发生于其他地区,而且常发生于热带地区和夏季的内陆地区,当某一地面强烈受热,空气受热膨胀形成低气压,产生强烈的垂直空气对流。上升的气流是温暖而潮湿的,有利水气凝结成水点,水点到达高空时因温度降低而冷却汇聚成厚云,称为积雨云。由此形成的降雨称为对流雨。这种降雨多在午后空气对流最强烈的时候出现,通常下雨时间不会持续太长,有时会有闪电和打雷。山区因地形抬升,阻挡积云前进易使积云发展成积雨云或浓积云形成雷阵雨,故山区较平地容易发生雷阵雨。

台湾对流雨

台湾降雨的类型

对流雨的成因是夏季日照强烈,使得水气蒸发旺盛,气流上升,产生强烈对流而致雨。好发在热带或温带地区的夏天。特点是强度大,雨时短,雨区小,又称西北雨或雷阵雨。台湾有谚语:‘前雷后雨,落不湿土’;‘一粒雨,掷死一个人’形容对流雨很贴切。[4]

台湾多数地区年平均雷雨在30日以上,台南市的永康乡为台湾雷雨最多之地,年平均雷雨日达61日。对流雨的来势虽然急骤,但多在地表流失,对土壤侵蚀严重;好在历时不会太久,雨区也不会太广,如适时而降,对看天田作物仍不无贡献。对流雨虽然降雨时间短,但大滂沱,往往因排水不及,而成淹水现象。[5][6]

影片

对流雨像台风!超商20公尺招牌撑不住塌了
剧烈对流雨用倒的 “1天下光1个月”
全台热呼呼!高温逾32℃ 午后对流雨旺盛/中视新闻 20170416

参考资料

  1. 对流雨
  2. 高中地理常识积累:降雨的主要类型每日头条
  3. 台湾降雨的类型和特性
  4. 台湾降雨的类型
  5. 石再添等合著(1998),《地学通论(自然地理概论)》,台北市:固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第234页
  6. 何谓‘对流雨’?它是如何形成的呢?YAHOO奇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