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随形“恭俭惟德”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
寿山石随形“恭俭惟德”印是故宫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简介
名称:寿山石随形“恭俭惟德”印
年份:清
类型:玺印
规格:面6厘米见方,通高9.5厘米。
所属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藏品鉴赏
寿山石随形“恭俭惟德”印,清道光,寿山石质,随形雕灵芝葡萄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6厘米见方,通高9.5厘米。 “恭俭惟德”语出《尚书•周官》:“推贤让能,庶官乃和,盖言谦也;恭俭惟德,无载而伪,盖言德也。”道光《养正书屋全集定本》卷三二在引述这段话之后,又进一步申明为政之要,首尚节俭:“在内则节身谨度,屏去浮华,崇尚恭俭,而忠良任之勿贰,谗佞去之勿疑,虚心礼下,常念满损之戒。”充分显现出道光帝对节俭的重视。他认为作为帝王治理国家,重要的是节用和爱人。所谓节用,就是要汰除奢华,节所当节。帝王治国,要量入为出,皇室的一切费用,都要以节俭为要,有用有节,不伤财,不害民;要理顺财政,将节俭开支形成制度,只有这样,国家有事,才不会忧虑国库空虚。继位以后,道光帝又着重把节俭从经济角度引申到治国之道中去,作为修身图治的必要措施,力求贯穿于施政中,并谕令把节俭作为制度和治国的原则固定下来,使其成为振兴王朝的永久图治之道。在道光眼中,节俭不仅是一项经济措施,同时也是他的施政纲领,是他要推行的节俭政治的重要内容。为了提倡节俭,道光帝还身体力行,从我做起,衣食俭朴,裁减贡物,力戒宫廷浮华,几十年如一日,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曾有记载:“宣宗御宇三十年,服用之俭,为史册所罕见。所服套裤,当膝处穿破,辄令所司缀一圆绸其上,俗所云打掌是也。于是大臣效之,亦缀一圆绸膝间。”其节俭程度在有清一代帝王中是十分罕见的。此玺是反映道光帝节俭思想的重要实物。
藏馆介绍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于中国北京紫禁城内的博物馆。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佔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为基础。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万人次,可以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博物馆。[3]。
参考文献
- ↑ “神道设教”中的人文精神,中国社会科学网,2014-5-6
- ↑ 故宫博物院将在北部新建北院区 已公布5份设计方案,观察者网,2016-10-25
- ↑ 论礼器的文化意义与哲学意义,道客巴巴, 201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