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歇根苔原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密歇根苔原狼 |
中文学名:密歇根苔原狼 |
密歇根苔原狼 也称为马更些苔原狼,马更些河谷狼,马更些狼,是灰狼亚种之一,在北美洲北部有所分布,包括阿拉斯加半岛及马更些山脉附近。体型中等,总体长150-160厘米(鼻尖到尾巴),肩高70厘米,体重40-50kg 。皮毛颜色从白色、黄色、灰色到黑色,或所有这些颜色混杂。匀称,四肢修长,趾行性,利于快速奔跑。头腭尖形,颜面部长,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觉灵敏,听觉发达。[1]
物种概述
密歇根苔原狼是灰狼亚种之一,也称马更些狼,体型是现存灰狼亚种最大体型,身长150-160厘米(鼻尖到盆骨),尾长300-600mm左右,平均肩高70cm,最大肩高可达85cm±,黄石公园种群平均体重雄性51kg,雌性45kg,马更些科考最大狼体重67kg,历史最大狩猎个体是79.8kg【可能为阿拉斯加内陆狼】。
适于平原生活,陆地栖息而善于奔跑的中型猛兽。体形矫健而细长,四肢亦甚细长,足掌面积小。尾形较粗,覆毛蓬松。头形较长,吻部较长,鼻部的裸出部分比较发达。瞳孔圆形。耳较大,趾行性,腕部及足踝部不着地,前后足第一趾均较退化,前足具5趾,第一趾短小,位置高出其余四趾,后者作圆弧排列。后足具四趾,其第一趾缺失。足掌除掌垫部分外,均密生短毛,掌垫前缘呈三叶状。爪略弯,短而粗钝,不能伸缩,足记实际包括爪印。雄性大于雌性,分布于北美各地。
- 头骨:
长形而较高,吻部或腭部甚长,鼻骨突出,其中间一段的外缘与上颌骨的背缘相接,不为前颌骨与额骨所隔。眶间部在有些种类十分隆起,其额骨具额窦。额骨眶后突短,与颧弓的眶突相对峙,但不形成闭锁的眼眶。颧弓显著扩张,脑颅不甚扩大,颅顶的矢状嵴发达。听泡鼓涨,呈卵圆形,中间无完全的隔壁。只翼蝶管。外听道口具突出的下缘。副枕突发育甚好,形状侧扁,自听泡的后部向下突出。具明显的髁孔和颌关节孟孔。下颌骨的底缘后方在角突下面有时形成叶状圆形突起,或称“亚角突”
- 牙齿:
牙齿构造总体来说并不特化。上颌门齿较为尖锐,排列呈现弧形。犬齿强大,尖长形。犬齿连同门齿一起,具把握及撕裂食物的功能。颊齿列发达,兼有切割与压碎的功能。上颌第一至第三前臼齿与下颌前臼齿齿冠结构简单,均具侧扁的三角形齿峰,后方带有一或二个低小的附尖。这些齿主要行切割的功能。上颌第四前臼齿与下颌第一臼齿发育为强大的裂齿,其外侧均具强大的齿峰,由两个齿根所支持。上裂齿之原尖最为发达,为该齿的主峰,呈现圆锥形,而略向后弯转,其前后分别为前附尖及后附尖,以后附尖为强大,大小仅次于前面的原尘。上裂齿的内叶甚小,上有一小型齿尖,称第二尖【Denterocon】,亦有将此尖认作为原尖的。下颌骨的裂齿以前尖及下原尖为最强大。同时,下裂齿具有发达的跟座,上有尖锐的下次尖。整个下裂齿起双重作用,及前部行切割的功能,后部跟座行压碎的功能。上下颌咬合时,下裂齿的跟座与上颌第一臼齿相咬合。第一上臼齿主要有三个齿尖,通常它的宽度超过长度,外侧为发育很好的前尖与后尖,内侧以前端的原尖为强大,齿冠咀嚼面常形成内外两个齿谷,中间为原尖与后尖间的齿嵴所隔。上下颌的第二臼齿形同一臼齿,但齿冠较小。下颌第三臼齿尤小。裂齿以后的臼齿主要行压碎功能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密歇根苔原狼
【中文别名】麦肯齐苔原狼,马更些河苔原狼,马更歇苔原狼,马更些狼,加拿大森林狼,马更些森林狼
【拉丁学名】Canis lupus mackenzii
【命名者及时间】Anderson, 1943
【同义学名】Canis occidentalis albus
【英文名称】 Mackenzie Tundra Wolf, Northwesternwolf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0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分布范围
分布于加拿大西北地区北部和育空地区,北极海岸和苔原地区,马更些地区从东到南部,马更些三角洲,维多利亚岛和慕德海(富兰克林区,努勒维特),南至大熊湖北部和东部、科珀曼河上游流域。北美西北部,包括加拿大西部和阿拉斯加,东南部除外,马更些山脉及阿拉斯加半岛也有分布
視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