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学海书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海书楼创办于1923年,期间延请国学学者设坛讲学,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宗旨。 清人王韬(1828-1897)称其“大兴文教于港中”、“开港中文献之先声”,意谓学海书楼是香港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项里程碑,具有重大意义。

发展历史

最源远流长

香港开埠之初,并无所谓学风甚至文风。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国成立,有些晚清翰林学士南来移居香港。

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掀起了一片反思及批评传统文化的风潮。赖际熙太史感叹国学式微,为保存及弘扬国学,便兴起了在民间办学的念头,希望令香港成为保存中国文化的先锋之地,将博大精深的国学“存诸域外,邹鲁即在于海滨”。并本著“宏振斯文,宜聚书讲书”的志愿,创办学海书楼,保存中国传统文化。[1]书楼最初名为“崇圣书堂”,后来改为“学海书楼”。[2]

书楼的诞生

早在1920年, 赖际熙太史与一群学者,租赁中环半山坚道27号楼下,设坛讲直学。直至1923年,选址半山区般含道20号,作为藏书及讲学地方, 学海书楼正式成立,其中三楼藏书,二楼讲学,设立办公室,以至阅览室,供公众借阅书籍,当时香港尚未有公共图书馆,学海书楼便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早的公共图书馆。

1927年中文学院成立,赖际熙为第一届主任,教授史学。赖太史积极筹办中文学院, 并向海外募捐经费,加上总督金文泰及副校长韩理和的支持下,学院终能顺利运作。更与其他成员编写《春秋三传讲义》、《论语讲义》、《孝经通义》、《周官经讲义》等大学教材工作。

1941至45年间,香港为日军管治,学海书楼停办, 当时赖际熙、区大典温肃等人相继去世, 及书楼部份书籍散失,一部份则被转移到港大冯平山图书馆存藏。

1945年大战结束, 李海东等人积极筹办书楼复课,1948年1月20日正式复课。1958年,李景康倡议书楼向政府注册为有限公司。 直至2000年初,董事会购置九龙尖沙咀星光行1405室为书楼永久会址。

特色

最多文人雅士云集

学海书楼办学至今,不断举办国学讲座。最初是由赖际熙等人主讲, 当时公开讲学的盛况, 当年在书楼设坛讲学,每周二次,每当太史公登坛,全场肃静,鸦雀无声,听众屏营,必恭必敬,太史长衫布履,雍容端坐,听众起立致敬,然后坐下,讲课既毕,致敬如仪。斯时授课,以《四书》、《五经》为主,阐扬孔孟之道与及《春秋》微言大义,发扬国粹。 自此以后,又有若干国学讲学,包括陈湛铨饶宗颐唐君毅吴天任李景康罗香林黄维琩、和孙甄陶等国学学者。

传承中国文化及古籍

学海书楼特藏逾1,900 多种,合共34,600 馀册,大部分为 国学古籍的线装本和手抄本,经、史、子、集一应俱全。其中包括清代陈澧撰写的《东塾读书记》、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及《伪经考》等。其他古籍还有《十三经注疏》( 广东菊坡精舍版本) 、阮元修编的《广东通志》等。[3]

书楼所藏古籍,以集部及广东版本(如菊坡精舍、学海堂、广雅书局、广东书局、粤雅堂丛书、岭南遗书等)为多。此外,还出版了不少书籍,如《学海书楼讲学录》第一至四集、《学海书楼前期讲学录汇辑1946-1964》、《古文今译》、《粤画粹珍》、《学海书楼陈湛铨先生讲学集》、《学海书楼主讲翰林文钞》、《邓和简公奏议》等,内容多与广东文史有关。

视频

吴怀德先生演讲:漫谈学海书楼早期人和事

参考来源

  1. 国学南来 > 学海书楼. rthk. [2021-01-24]. 
  2. 香港文化之最学海书楼的历史与特色简述. rthkk. [2021-01-24]. 
  3. 学海书楼特藏. 香港公共图书馆. [2021-01-24]. 

外部连结

[1] 学海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