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有福”还是“无福”,刚出生时就能看出来,八九不离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孩子是“有福”还是“无福”,刚出生时就能看出来,八九不离十一位宝妈问我:“一个孩子未来的幸福,是否真的与生俱来?”
那孩子刚出生时的小细节,是不是能透露出一些未来的端倪呢?
孩子是“有福”还是“无福”,刚出生时就能看出来,八九不离十。
一:父母是否给予足够的爱与安全感
刚出生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情感上的满足。
那些“有福”的孩子,从出生起,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与接纳的环境中。
他们的哭声,会被迅速回应,他们的需求会被耐心倾听。这样的环境给了孩子一种无条件的安全感,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自信从容。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信任对不信任阶段”理论提到,婴儿期(0-1岁)的关键任务是建立对世界的基本信任。
如果父母能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会认为这个世界是值得信赖的,这种信任会成为孩子一生的心理基石。
记得孩子刚出生那会儿,我晚上经常因为他频繁醒来感到疲惫,有时甚至想“让他哭一会儿再去抱”。
但后来发现,每次我迅速抱起他,他都会很快安静下来,甚至露出安心的微笑。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爱是孩子的福气,而这种爱源于父母的选择与坚持。
二:父母是否鼓励自由探索
“有福”的孩子,往往拥有自由探索的机会。
他们的父母不把孩子拘束在“不能这样”“不可以那样”的规则里,而是给予适当的空间,让孩子勇敢尝试。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好奇心和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展,这为他们日后的独立和成长奠定了基础。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女儿特别爱画画,经常把墙当成画布。家里人一开始有些头疼,但她父母并没有严厉制止,而是贴上可擦洗的墙纸,告诉她:“这个地方是你的创作空间,画吧!”
父母的开放与支持,是孩子成长的土壤。
自由探索的机会,实际上是一种无声的信任,这种信任让孩子有勇气迈向更广阔的世界。
三:父母是否引导情绪表达与共情
“有福”的孩子,从小被允许自由表达情绪,也懂得如何理解别人的感受。
他们既能与父母建立深厚的情感连接,也在与同龄人的互动中更受欢迎。
记得有一次,邻居家的小男孩和我们家孩子一起玩沙子,结果因为争抢工具吵了起来。
我原本打算介入,但看到我家孩子停下来对小男孩说:“我们可以一起用这个铲子,你先来一次,我再来一次。”
对方孩子也点了点头,问题瞬间解决了。
我问孩子:“你怎么想到这么说的?”他说:“因为妈妈总是告诉我,我难过的时候可以告诉别人,我想他刚才也难过。”
我心里一阵感慨:一个孩子是否“有福”,从他能不能理解他人的情绪中就能看出一二。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从小被教导表达和理解情绪的孩子,更容易建立稳定的关系,也更容易感受到幸福感。父母对情绪的引导,是幸福的起点。
“有福”的孩子,并不是天生注定,而是家庭环境和父母品质的共同产物。
从无条件的爱与接纳,到自由探索的机会,再到情绪表达的培养,父母的每一份努力,都会成为孩子未来人生的福气。
我也逐渐明白,孩子的“福气”从来不是看起来的顺风顺水,而是内心深处的安全感、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与人相处的温暖能力。
当我们在养育中注重这些时,也是在为孩子未来的幸福打下扎实的基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