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山紅軍遺址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太公山紅軍遺址群位於四川省廣元市[1] 元壩區,文物遺址年代判定為1933-1935年。2002年12月27日公佈為四川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的通知』,川府發(2002)23號,2002年12月27日,省政府同意省文化廳提出的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1處和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13處,現予公布。 請各地和有關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四川省文物保護管理辦法》的規定,認真做好所轄境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管理工作。 附件 四川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名單。
廣元市
广元市,古称利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北部。市境东邻巴中市,南接南充市,西连绵阳市,北与甘肃省陇南市和陕西省汉中市接壤。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四川盆地北部边缘,西安、成都、重庆、兰州四地的中心,米仓山、大巴山南麓,嘉陵江上游。全市总面积16,319平方公里,人口263万,市人民政府驻利州区。广元素有“川北门户”之称,是一座山水园林型现代化新兴城市。
历史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国兼并苴国,在境内置葭萌县。秦代及两汉沿袭葭萌县建制。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改葭萌县为汉寿县。西晋改为晋寿县。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年),析晋寿县置兴安县,治所在今广元城区,并置晋寿郡,晋寿县改为益昌县,郡县均治今昭化镇。南朝梁大同年间置黎州。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黎州为利州。
隋开皇初废晋寿郡,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兴安县为绵谷县。大业初改利州为义城郡,治绵谷县。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义城郡为利州,属山南西道。宋代利州属利州路。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宋太祖改益昌县为昭化县,取“昭示皇恩,以化万民”之意。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置广元路,改绵谷县为广元县,《大明一统志》记:“在《易》曰广大配天地,在《春秋》谓一为元,以示张大之意。”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省葭萌县入昭化县。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广元路为广元府;洪武九年(1376年)降府为州;二十二年(1389年)再降为广元县,属保宁府,省绵谷县。清代因明制。民国二年(1913年),广元县属川北道,1914年属嘉陵道。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广元等6县建立苏维埃政府。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置四川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区,广元县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元县属川北行署区剑阁专区,专员公署驻广元县。1952年改为四川省广元专区。1953年广元专区省入绵阳专区。1959年3月,撤销昭化县,并入广元县。1968年绵阳专区改为绵阳地区。1985年2月,撤销广元县,设立地级广元市;原广元县改设广元市市中区;原属绵阳地区的旺苍、青川、剑阁3县划入。9月,划入南充地区的苍溪县。1989年5月,从市中区析置元坝、朝天两区。2007年3月,市中区更名为利州区。2008年5月12日发生汶川大地震,下属的青川县是极重灾区县,整个县城成为废墟。2013年4月,元坝区更名为昭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