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天文草 |
中文名稱:天文草 拉丁學名:Spilanthes acmella (L.) Murr. 性味歸經:味辛、苦,性微溫。入肺、胃、脾經 毒性:小毒 藥材分類:植物 |
天文草,中藥名。為菊科金鈕扣屬植物金鈕扣SpilanthespaniculataWall.exDC.的全草。植物金鈕扣,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具有止咳平喘,解毒利濕,消腫止痛之功效。主治感冒,咳嗽,哮喘,百日咳,肺結核,痢疾,腸炎,瘡癤腫毒,風濕性關節炎,牙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信息
別稱:山天文草、散血草、雨傘草、金紐扣、大黃花、黃花苦草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科:菊科
屬:金紐扣屬
種:天文草
形態特徵
金鈕扣,一年生草本,高30-90cm。莖紫紅色,斜生傾臥,着地生根,全株疏被柔毛。
單葉對生;具葉柄;葉片廣卵形或橢圓形,長4-7cm,先端尖,基部寬楔形或平截,邊緣有淺粗齒,背面葉脈明顯。
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梗細,長5-6cm;花小,深黃色,總苞片2層,長卵形,綠色,花托有鱗片;舌狀雌性,1列,舌片黃色或白色;兩性花管狀,雄蕊着生於花冠管上,子房下位。
瘦果,三棱形或背向壓扁,黑色,沿角上常有毛,頂冠有芒刺2-3條或無芒刺。花期夏季。[1]
植物種屬
菊科金鈕扣屬植物金鈕扣。
分布區域
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800-1900m的田野溝旁、路邊草叢濕處。
藥用價值
一、
功能:止咳平喘,解毒利濕,消腫止痛。
主治:感冒,咳嗽,哮喘,百日咳,肺結核,痢疾,腸炎,瘡癤腫毒,風濕性關節炎,牙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研末,0.5-1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注意事項:孕婦慎服。
相關論述:
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止咳定喘,消腫止痛。主治感冒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百日咳,肺結核,蛇咬傷,瘡瘍種毒,牙痛。」
2、《全國中草藥匯編》:「解毒利濕,止咳定喘,消腫止痛。主治瘧疾,牙痛,腸炎,痢疾,咳嗽,哮喘,百日咳,肺結核。外用治毒蛇咬傷,狗咬傷,癰癤腫毒。」
臨床應用:
1、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2、用於局部麻醉。
相關配伍:
1、治牙痛,(天文草)鮮品搗爛,塞齲洞內。(《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蛇咬傷,瘡癤,(天文草)鮮品搗爛敷。(《常用中草藥手冊》)
採收加工:春、夏季採收,鮮用或切段曬乾。
炮製方法:揀除雜質,搶水洗淨,切段,曬乾。
藥材性狀:
全草長20-50厘米或過之,全體略被細毛,嫩枝及葉片毛較多。莖柔軟,有縱紋,呈淡紫紅色或帶青綠色。葉對生,多皺縮,展平後呈卵狀披針形,長2-4厘米,寬約2厘米,淺綠色,頂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鈍鋸齒或近全緣,葉背明顯可見三出葉脈突起。枝頂或葉腋向有1-3個頭狀花序,花序卵形、色深黃似鈕扣狀。氣微,味微辛,嚼之有輕微麻舌感。以質嫩、葉多、帶花者為佳。[2]
二、
拼音Tiān Wén Cǎo
別名山天文草、散血草、雨傘草、金紐扣、大黃花、黃花苦草、苦草、過海龍、山骨皮、黑節關
來源菊科金紐扣屬植物天文草Spilanthes acmella (L.)Murr.,以全草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曬乾。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解毒利濕,止咳定喘,消腫止痛。用於瘧疾,牙痛,腸炎,痢疾,咳嗽,哮喘,百日咳,肺結核。外用治毒蛇咬傷,狗咬傷,癰癤腫毒。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注意孕婦慎用。
備註(1)同屬植物紅銅水草Spilanthes paniculata Wall. ex DC. 又名金紐扣、小銅錘、黃花草、遍地紅、過海龍,形態相似,分布、功效同前種。
三、
拼音Tiān Wén Cǎo
別名擬千日菊、山天文草、雨傘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散血草(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紅銅水草(《雲南中草藥選》)。
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菊科植物金鈕扣的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莖帶紫紅色,被琉細毛。單葉對生,廣卵形,長4~7厘米,先端銳尖,基部廣楔形,邊緣有淺粗鋸齒,基出脈3條。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梗細,長5~6厘米;花小,深黃色。總苞2列,長卵形;花托有鱗片;舌狀花雌性,1列,舌片黃色或白色;盤狀兩性,結實,管狀;總苞片2列。瘦果,3棱形或背向壓扁,沿角上常有毛,頂冠以芒刺2~3條或無芒刺。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濕地或水溝旁草叢中。分布華南、台灣等地。
性味
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苦,有麻舌感,微溫。"
②《雲南中草藥選》:"辛苦,微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
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止咳定喘,消腫止痛。治感冒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百日咳,肺結核,蛇咬傷,瘡瘍腫毒,牙痛。"
②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解毒散結,消腫止痛。治瘧疾,腹瀉,齲齒痛,毒蛇咬傷,狗咬傷,癰癤腫毒,瘰疽。"
③《雲南中草藥選》:"治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研末服2~3分;或泡酒。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①治慢性氣管炎
取乾草製成糖漿,每10毫升含生藥1錢。每次30毫升,每日2次飯後服,10天為一療程。治療85例,經兩個療程後,單純型77例,近期控制30例,顯效22例;喘息型8例,近期控制1例,顯效7例。
②局部麻醉
全草製成50%注射液,在手術切口部位逐層浸潤麻醉,3~8分鐘後即可施行手術,術中有時需追加劑量,以維持鎮痛效果。對腹部手術(如胃手術)用100~150毫升,加1:1000腎上腺素0.25毫升;中小手術(如疝修補術)用60~80毫升,加腎上腺素0.15毫升。術前用藥:大、中手術可在術前半小時肌注苯巴比妥鈉0.1克或非那根30~50毫克;術前15分鐘或術中靜脈注射杜冷丁50毫克。用於外科、婦產科、五官科手術,如胃次全切除、疝修補、鞘膜翻轉、闌尾切除、甲狀腺瘤切除、卵巢囊腫切除、剖腹產、痔結紮、膿腫切開引流等346例,其中麻醉效果優良者326例,尚可者17例,失敗者3例。手術前後對肝、腎及血象檢查,未發現異常,僅極個別有全身皮膚過敏、血壓稍降及術後傷口周圍發現乾性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