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天文草

中文名稱:天文草

拉丁學名:Spilanthes acmella (L.) Murr.

性味歸經:味辛、苦,性微溫。入肺、胃、脾經

毒性:小毒

藥材分類:植物

天文草中藥名。為菊科金鈕扣屬植物金鈕扣SpilanthespaniculataWall.exDC.的全草。植物金鈕扣,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具有止咳平喘,解毒利濕,消腫止痛之功效。主治感冒,咳嗽,哮喘,百日咳,肺結核,痢疾,腸炎,瘡癤腫毒,風濕性關節炎,牙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目錄

信息

別稱:山天文草、散血草、雨傘草、金紐扣、大黃花、黃花苦草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科:菊科

屬:金紐扣屬

種:天文草

形態特徵

金鈕扣,一年生草本,高30-90cm。莖紫紅色,斜生傾臥,着地生根,全株疏被柔毛。

單葉對生;具葉柄;葉片廣卵形或橢圓形,長4-7cm,先端尖,基部寬楔形或平截,邊緣有淺粗齒,背面葉脈明顯。

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梗細,長5-6cm;花小,深黃色,總苞片2層,長卵形,綠色,花托有鱗片;舌狀雌性,1列,舌片黃色或白色;兩性花管狀,雄蕊着生於花冠管上,子房下位。

瘦果,三棱形或背向壓扁,黑色,沿角上常有毛,頂冠有芒刺2-3條或無芒刺。花期夏季。[1]

植物種屬

菊科金鈕扣屬植物金鈕扣。

分布區域

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800-1900m的田野溝旁、路邊草叢濕處。

藥用價值

一、

功能:止咳平喘,解毒利濕,消腫止痛。

主治:感冒,咳嗽,哮喘,百日咳,肺結核,痢疾,腸炎,瘡癤腫毒,風濕性關節炎,牙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研末,0.5-1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注意事項:孕婦慎服。

相關論述

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止咳定喘,消腫止痛。主治感冒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百日咳,肺結核,蛇咬傷,瘡瘍種毒,牙痛。」

2、《全國中草藥匯編》:「解毒利濕,止咳定喘,消腫止痛。主治瘧疾,牙痛,腸炎,痢疾,咳嗽,哮喘,百日咳,肺結核。外用治毒蛇咬傷,狗咬傷,癰癤腫毒。」

臨床應用

1、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2、用於局部麻醉。

相關配伍

1、治牙痛,(天文草)鮮品搗爛,塞齲洞內。(《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蛇咬傷,瘡癤,(天文草)鮮品搗爛敷。(《常用中草藥手冊》)

採收加工:春、夏季採收,鮮用或切段曬乾。

炮製方法:揀除雜質,搶水洗淨,切段,曬乾。

藥材性狀

全草長20-50厘米或過之,全體略被細毛,嫩枝及葉片毛較多。莖柔軟,有縱紋,呈淡紫紅色或帶青綠色。葉對生,多皺縮,展平後呈卵狀披針形,長2-4厘米,寬約2厘米,淺綠色,頂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鈍鋸齒或近全緣,葉背明顯可見三出葉脈突起。枝頂或葉腋向有1-3個頭狀花序,花序卵形、色深黃似鈕扣狀。氣微,味微辛,嚼之有輕微麻舌感。以質嫩、葉多、帶花者為佳。[2]

二、

拼音Tiān Wén Cǎo

別名山天文草、散血草、雨傘草、金紐扣、大黃花、黃花苦草、苦草、過海龍、山骨皮、黑節關

來源菊科金紐扣屬植物天文草Spilanthes acmella (L.)Murr.,以全草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曬乾。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解毒利濕,止咳定喘,消腫止痛。用於瘧疾,牙痛,腸炎,痢疾,咳嗽,哮喘,百日咳,肺結核。外用治毒蛇咬傷,狗咬傷,癰癤腫毒。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注意孕婦慎用。

備註(1)同屬植物紅銅水草Spilanthes paniculata Wall. ex DC. 又名金紐扣、小銅錘、黃花草、遍地紅、過海龍,形態相似,分布、功效同前種。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3]

三、

拼音Tiān Wén Cǎo

別名擬千日菊、山天文草、雨傘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散血草(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紅銅水草(《雲南中草藥選》)。

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菊科植物金鈕扣的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莖帶紫紅色,被琉細毛。單葉對生,廣卵形,長4~7厘米,先端銳尖,基部廣楔形,邊緣有淺粗鋸齒,基出脈3條。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梗細,長5~6厘米;花小,深黃色。總苞2列,長卵形;花托有鱗片;舌狀花雌性,1列,舌片黃色或白色;盤狀兩性,結實,管狀;總苞片2列。瘦果,3棱形或背向壓扁,沿角上常有毛,頂冠以芒刺2~3條或無芒刺。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濕地或水溝旁草叢中。分布華南、台灣等地。

性味

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苦,有麻舌感,微溫。"

②《雲南中草藥選》:"辛苦,微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

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止咳定喘,消腫止痛。治感冒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百日咳,肺結核,蛇咬傷,瘡瘍腫毒,牙痛。"

②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解毒散結,消腫止痛。治瘧疾,腹瀉,齲齒痛,毒蛇咬傷,狗咬傷,癰癤腫毒,瘰疽。"

③《雲南中草藥選》:"治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研末服2~3分;或泡酒。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①治慢性氣管炎

取乾草製成糖漿,每10毫升含生藥1錢。每次30毫升,每日2次飯後服,10天為一療程。治療85例,經兩個療程後,單純型77例,近期控制30例,顯效22例;喘息型8例,近期控制1例,顯效7例。

②局部麻醉

全草製成50%注射液,在手術切口部位逐層浸潤麻醉,3~8分鐘後即可施行手術,術中有時需追加劑量,以維持鎮痛效果。對腹部手術(如胃手術)用100~150毫升,加1:1000腎上腺素0.25毫升;中小手術(如疝修補術)用60~80毫升,加腎上腺素0.15毫升。術前用藥:大、中手術可在術前半小時肌注苯巴比妥鈉0.1克或非那根30~50毫克;術前15分鐘或術中靜脈注射杜冷丁50毫克。用於外科、婦產科、五官科手術,如胃次全切除、疝修補、鞘膜翻轉、闌尾切除、甲狀腺瘤切除、卵巢囊腫切除、剖腹產、痔結紮、膿腫切開引流等346例,其中麻醉效果優良者326例,尚可者17例,失敗者3例。手術前後對肝、腎及血象檢查,未發現異常,僅極個別有全身皮膚過敏、血壓稍降及術後傷口周圍發現乾性壞死。

摘錄中藥大辭典[4]

參考資料

  1. 天文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天文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天文草,中醫世家
  4. 天文草,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