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的原野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在文化的原野上》,副標題:涵芬學人隨筆,作 者: 范子燁,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商務印書館先後延請高夢旦、王雲五等一大批傑出人才,編寫大、中、小學等各類學校教科書,編纂《辭源》等大型工具書,譯介《天演論》《國富論》等西方學術名著,出版魯迅、巴金、冰心、老舍等現當代著名作家的文學作品[1],整理《四部叢刊》等重要古籍,編輯「萬有文庫」「大學叢書」等大型系列圖書,出版《東方雜誌》《小說月報》《自然界》等各科雜誌十數種,創辦東方圖書館、尚公小學校,製造教育器械,甚至拍攝電影等[2]。
內容簡介
《在文化的原野上》為我館「學人隨筆」系列叢書之一,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著名學者范子燁先生。全書約二十萬字,分四卷,除「代序」與「代後記」,共計三十篇文章。其中,卷一共9篇文章,是談陶淵明的;卷二共7篇文章,是談音樂文化史的,側重於對中古詩人和中古詩歌的音樂學解讀;卷三共5篇文章,側重於歷史和宗教文化;卷四共9篇文章,側重於經典與作家。這些文章長短不拘,無一定之規,但都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礎上有的放矢,試圖解決某一具體的學術問題,體現出作者一貫秉持的「學術本身應植根於廣闊的文化原野」的學術旨趣。
目錄
●十載耕耘:在文化的原野上(代序)
卷一
誰是五柳先生?
陶淵明緣何用了九個「不」?——再談《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與「種豆詩案」
陶淵明的服食養生與臨終高態
「商山四皓」與「南山四皓」——沈從文別解「悠然見南山」獻疑
多聲部的交響——陶淵明《九日閒居並序》的互文性建構
「中國人宗教的精髓」——《五斗米與白蓮教:對陶淵明的宗教文化解讀》自序
陶詩:沒有鐘聲——《五斗米與白蓮教:對陶淵明的宗教文化解讀》後記
《歸去來與桃花源:對陶淵明的政治解讀》引言
卷二
呼麥藝術的鼻祖:對興隆溝紅山文化陶塑人像的音樂學解讀
曹植和魚山梵唄
武川追懷敕勒川——北方遊牧民族音樂史視域下的《敕勒歌》
胡笳聲與催奶調:對乾隆《詠駝》詩的蒙古音樂學解讀
人類初音與民族風采:說口弦琴
「自然之至音」:中國古代的長嘯藝術
辛苦·幸福·陶醉——《自然的親證:嘯音與樂詩研究》後記
卷三
「機關木人」與「愚公移山」
「王戎如意舞」及其他
六朝名僧與麈尾風流
「狂泉」與「貪泉」的佛典淵源
辭曹歸劉的隱情——重讀《三國志·關羽傳》
卷四
《古詩十九首》的時代與作者之謎
誰是「幽并遊俠兒」?——說《白馬篇》:曹植的一首「政治微言詩」
北國地名之南遷與中古詩人之流寓
《洛陽伽藍記》概說
《世說新語精粹解讀》導言
經典中的經典:《世說新語·言語》「過江諸人」條疏解
中國古代第一部文章總集——華廙《善文》考略
江東「二俊」與鄴城「三台」
鄴下風流與北國「六朝文學」
參考文獻
- ↑ 文學藝術形式主要包括哪些,高三網,2021-05-03
- ↑ 簡介,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