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尼古拉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圣尼古拉教堂位于东直门北大街东。东正教在北京设堂是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雅克萨城自卫反击战中俘虏了沙俄入侵者,因押来北京的59人中有一名司祭,康熙皇帝将他们驻地东直门内胡家园胡同的一座关帝庙拨作临时祈祷所,这即为北京人所称的“罗刹庙”或俄罗斯“北馆”。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后,沙俄教区将其命名为“圣尼古拉”教堂(又称“圣索菲亚”教堂,后改为“圣母安息”教堂),是为北京第一座东正教堂。
情况介绍
东正教“圣尼古拉”教堂于1900年被毁,其后重建,命名为“致使堂”,由教堂、钟楼、中外书房、神父住宅及寡妇院组成。致使堂为典型的十字形东正教堂,堂顶上有五个带十字架的拱形堡。1900年教堂扩建后改名为“致命堂”,人称之为“北馆”。
建筑风格
基督宗教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堂建筑[1],在人类建筑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种教堂建筑随着基督宗教的历史演进而不断改变、更新,从而体现出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大体而言,教堂建筑经历了从最初的“地下教堂”和“宅第教堂”到“巴西里卡式”、“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斯拉夫式”、“文艺复兴式”、“宗教改革式”、“巴罗克式”、“罗可可式”,以及“新哥特式”[2]等现代风格的发展。
视频
圣尼古拉教堂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拜占庭、罗马风、哥特式建筑风格简介,个人图书馆,2015-01-15
- ↑ 法国最有名新哥特式建筑 穆兰圣心教堂,网易,201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