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啼妝,讀音tí zhuāng,漢語詞語,意思是古代婦女的一種妝式,流行於東漢。見"啼妝"。
- 薄施脂粉於眼角下,視若啼痕,故名。
- 亦作「嗁妝」、「嗁壯」等。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
相關話題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啼妝 | 拼 音 | tí zhuāng |
解 釋 | 古代婦女的一種妝式 | 出 自 | 《後漢書·五行志一》 |
解釋
- 古代婦女的一種妝式,流行於東漢。薄施脂粉於眼角下,視若啼痕,故名。亦作「嗁妝」、「嗁壯」等。
- 見「啼粧」。亦作「啼糚」。亦作「啼妝」。東漢時,婦女以粉薄拭目下,有似啼痕,故名。
- 借指美人的淚痕。 [1]
出處
- 《後漢書.五行志一》:「桓帝元嘉中,京都婦女作愁眉、啼妝......啼妝者,薄拭目下,若啼處。」
- 《太平御覽》卷三八0引晉華嶠《後漢書》:「梁冀妻孫壽,色美而善為妖態,作愁眉、啼妝......以為媚惑。」
- 《後漢書·五行志一》:「啼糚者,薄拭目下若啼處……始自大將軍梁冀家所為,京都歙然,諸夏皆放效。」宋歐陽修《長相思》詞:「愛著鵝黃金縷衣,啼粧更為誰?」
- 魯迅《南腔北調集·關於女人》:「西漢末年,女人的『墮馬髻』、『愁眉啼妝』,也說是亡國之兆。」
- 前蜀·韋莊《閨怨》詩:「啼粧曉不乾,素麵凝香雪。」
- 清·吳偉業《圓圓曲》:「蠟炬迎來在戰場,啼糚滿面殘紅印。」一本作「粧」。
典故
《後漢書·梁冀傳》載,大將軍梁冀的妻子叫孫壽,本來生得美艷,又加善於修飾,化妝獨出心裁,常自作「愁眉、啼妝、墮馬髻、折腰步、齲齒哭,以為媚惑」。後遂用「啼妝」 形容女子嬌媚的扮飾。白居易《琵琶行》:「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示例
- 弱體鴛鴦薦,啼妝翡翠衾。——出自唐·李華《長門怨》
- 點露燕支破,啼妝風雨殘。——出自王洋《再賦紅梅》
- 醉態只疑春睡里,啼妝愁聽雨聲中。——出自宋·陳三聘《浣溪沙》
- 別去名園走路塵,啼妝猶浥露痕新。——出自李石《謝彭守送花》
- 醉臉嬌未勻,啼妝紅欲滴。——出自宋·蔡戡《錢張平甫折海棠贈之》
- 山風凝笑臉,朝露泫啼妝。——出自唐·李嶠《桃》
- 花不見桃惟見菊,又將紅雨學啼妝。——出自朱翌《桃花菊》
- 應為無詩怨工部,至今含露作啼妝。——出自郭稹《和樞密侍郎因看海棠憶禁苑此花最盛》
- 塞曲咿嗚催斷腸,氈車轤轆載啼妝。——出自吳芾《有感十首》
- 狐尾單衣漢綬長,歸來珍館看啼妝。——出自宋庠《梁冀二首》
- 千點猩紅蜀海棠,誰憐雨里作啼妝?——出自宋·陸游《春雨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