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啼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啼妆,读音tí zhuāng,汉语词语,意思是古代妇女的一种妆式,流行于东汉。见"啼妆"。

  • 薄施脂粉于眼角下,视若啼痕,故名。
  • 亦作“啼妆”、“啼壮”等。出自《后汉书·五行志一》。

相关话题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啼妆                 拼 音         tí zhuāng
                解 释         古代妇女的一种妆式                 出 自         《后汉书·五行志一》

解释

  • 古代妇女的一种妆式,流行于东汉。薄施脂粉于眼角下,视若啼痕,故名。亦作“啼妆”、“啼壮”等。
  • 见“啼妆”。亦作“啼糚”。亦作“啼妆”。东汉时,妇女以粉薄拭目下,有似啼痕,故名。
  • 借指美人的泪痕。 [1]

出处

  • 《后汉书.五行志一》:“桓帝元嘉中,京都妇女作愁眉、啼妆......啼妆者,薄拭目下,若啼处。”
  • 《太平御览》卷三八0引晋华峤《后汉书》:“梁冀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以为媚惑。”
  • 《后汉书·五行志一》:“啼糚者,薄拭目下若啼处……始自大将军梁冀家所为,京都歙然,诸夏皆放效。”宋欧阳修《长相思》词:“爱著鹅黄金缕衣,啼妆更为谁?”
  • 鲁迅《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西汉末年,女人的‘堕马髻’、‘愁眉啼妆’,也说是亡国之兆。”
  • 前蜀·韦庄《闺怨》诗:“啼妆晓不干,素面凝香雪。”
  • 清·吴伟业《圆圆曲》:“蜡炬迎来在战场,啼糚满面残红印。”一本作“妆”。

典故

《后汉书·梁冀传》载,大将军梁冀的妻子叫孙寿,本来生得美艳,又加善于修饰,化妆独出心裁,常自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哭,以为媚惑”。后遂用“啼妆” 形容女子娇媚的扮饰。白居易《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示例

  • 弱体鸳鸯荐,啼妆翡翠衾。——出自唐·李华《长门怨》
  • 点露燕支破,啼妆风雨残。——出自王洋《再赋红梅》
  • 醉态只疑春睡里,啼妆愁听雨声中。——出自宋·陈三聘《浣溪沙》
  • 别去名园走路尘,啼妆犹浥露痕新。——出自李石《谢彭守送花》
  • 醉脸娇未匀,啼妆红欲滴。——出自宋·蔡戡《钱张平甫折海棠赠之》
  • 山风凝笑脸,朝露泫啼妆。——出自唐·李峤《桃》
  • 花不见桃惟见菊,又将红雨学啼妆。——出自朱翌《桃花菊》
  • 应为无诗怨工部,至今含露作啼妆。——出自郭稹《和枢密侍郎因看海棠忆禁苑此花最盛》
  • 塞曲咿呜催断肠,毡车轳辘载啼妆。——出自吴芾《有感十首》
  • 狐尾单衣汉绶长,归来珍馆看啼妆。——出自宋庠《梁冀二首》
  • 千点猩红蜀海棠,谁怜雨里作啼妆?——出自宋·陆游《春雨绝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