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同一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同一律

来自 北京日报网 的图片

同一律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判断,不能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同一律 [1]

外文名 The Law Of Identity/Rule Of Identity/Law Of Identity

表达式 A=A(或"A→A")

提出者 亚里士多德

适用领域范围 逻辑学

内容

同一律这一基本内容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A(或"A→A")

其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思维对象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对象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的思维对象也要保持同一。

(2)概念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使用的概念也要保持同一。

(3)判断的同一。同一个主体(个人或集体)在同一时间(相应的客观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从同一方面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断必须保持同一。同一律要求思维的确定性,但是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它完全是对思维过程说的,并不要求客观事物保持同一,绝对不变。

逻辑的"同一律"方面的内容中,应该包括"同一立场"和"同一时空"在里面。

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

根据同一律的要求,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有两种: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一)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不是在原来意义上使用某个概念,而是把不同的概念混为一个概念或者改换同一概念的含义,不保持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和同一,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1.混淆概念

混淆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由于认识不清楚或缺乏逻辑修养,无意之中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使用,从而造成概念混乱。

2.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使用。偷换概念有以下几种手法。

第一,任意改变某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其变成另外一个概念。

第二,将似是而非的两个概念混为一谈。

第三,用非集合概念取代集合概念,或相反。。

第四,利用多义词造成的混乱。

(二)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不是在原来意义上使用某个判断,而用另外的判断代替它,或者在论证某个论题时,中途改变讨论的对象或论述中心,就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1.转移论题

转移论题,也称离题或跑题,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更换了原判断的内容,使议论离开了论题。

2.偷换论题

偷换论题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为达到某种fl的,故意将某个论题更换为另外的论题,并把这个论题当作原来的论题,这是诡辩者常用的伎俩。

哲学中的同一律

在杂多缤纷的世界中,每一个个别的"存在"都是"一",具有个别性、独立性、完全与自己等同,但与别的其他事物都不相同。这就是"同一律" 所呈现的公式:A=A,并非有两个相同的A,而是惟有一个与自己等同的A。"同一律"保证每个事物独立存在的资格,事物都存在自己之内,用不着如"特性"一般,寄生在别的事物身上,这就是"范畴"中的"实体"的存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