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原国镭 |
原国镭 1963年出生,是一位艺术家。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原国镭 [1]
出生地 中国 北京市
出生日期 1963年
职业 艺术家
人物生平
创作思想涉及在政治制度的枷锁中其宗教(基督教)、权利、性和人性之关系,以及对国家概念,人类生殖及人的灵魂深处自虐式暴力期待诸多问题,并有着广泛的心理暗喻和自剖反省。其作品毫无受众面。
成就荣誉
1987 中国青年画家大展 中国美术馆
1988 个展 北京艺术博物馆
1990 个展 北京艺术博物馆北京风景画展 炎黄美术馆
1991 个展 哈德门饭店画廊
2002 宋庄画家展 紫云轩
2003 中国当代百人艺术展 大陆画廊
2003 中国首届风景画邀请展 大陆画廊
2003 上海沙龙展 光大国际会展中心
2003 首届青年美展 今日美术馆
2003 "不为公众"展 798 45MM空间
2004 "人间烟火"宋庄视觉艺术展 宋庄艺术合作社
2004 当代权充艺术展 宋庄艺术合作社
2005 北京艺术文献展 江湖 798艺术空间
2005 "捕风捉影"当代艺术展 宋庄艺术合作社
2005 "不确定表达" 798零工厂
2005 "梦想与记忆"行为现场
2005 北京"废"当代艺术展 三里屯禅○空间
2005 "体验与知觉"图片影像展 北京电影学院
2005 宋庄十年邀请展 宋庄艺术基地
2005 "暧昧" 探岭画廊
2005 "人间烟火"宋庄视觉艺术展第二回 宋庄艺术合作社
2005 "工业行动计划"行为现场 大同
2006 狗生活艺术展 宋庄画家村画廊
2006 北京首届当代职业艺术家展
2006 "中国油画在燃烧" 美国纽约Ethan Cohen Fine Arts
人物评价
面对今天这个信息时代,一切事物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生活中充满各种各样的诱惑。作为寻找自由不羁生活的新生代艺术家,该怎样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个答案就像他们的心灵一样是自由的、自我的、孤单的、脱俗的,因此,他们选择了跟其他人不同的居住、生活、工作方式。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宋庄小堡村,这是一个普通北京远郊的村庄,由于一批先锋艺术家来到此处聚集,他们买农民的土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盖房,让这里成为人们关注的地方。他们生活在激情与现实的碰撞里,寻找着自己心中的"香格里拉",就是这群艺术家们,让这块土地变成了中国版的"纽约东村"艺术部落。差不多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艺术家陆续住进了这个典型的北方农庄,每天有艺术家搬进来,每天也有艺术家搬出去,宋庄因此而出了名。
文中的故事主角--原国镭,只知道他出生在北京,在中国美术馆、紫云轩、北京艺术博物馆等艺术最高殿堂办过个展,他的作品属于的流派不详。
回归自然的"香格里拉"
黄昏的斜阳照在这个北京农村的屋檐上,除了能闻到几丝土地的芳香,一切都是静谧的。远处的村庄小路上亮起了若明若现的灯光,偶尔听到几声犬吠,这就是带着传奇色彩的"艺术家村庄",相信这里曾发生过无数个传奇故事。或许只有这样的大自然,才能释放出艺术家的才华。
原国镭是这群艺术家里最普通的一员,至今他仍然居住在宋庄,坚持着自己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他是在逃避生活的现实,还是在寻求人生的片刻安宁,没有人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所做的一切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的。打开一扇普通北方农村的大院门,空地里有一棵玉兰树,院落四周杂乱地生长出嫩绿的草,这就是画家原国镭的家。房屋的建筑构造是根据主人自己的要求设计的,整个结构就像个艺术的陈列室,里面挂满了主人的创作作品。屋子中间安放着一个烧火取暖的炉子,旁边的简易桌子上摆着各种画笔、颜料、画框,没有其他多余的东西,一切都说明主人来这里是为了创作。
原国镭戏称自己是艺术家村里最难卖出画儿的艺术家。他说他的艺术风格既不受私人买画者的喜欢,因为一般家里不会挂他这种风格的作品,也不会迎合画廊商人的口味。他说,艺术是艰苦的,他已经把画画当做信仰和宗教,当成生命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很多人说艺术能拯救人,他不这么认为。他说新西兰的艺术家是不要艺术的,因为他们有好的生活。艺术这个东西对原国镭来说,既痛恨又热爱,一生都不能摆脱。艺术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只有痛苦。快乐是瞬间的,痛苦是永恒的。
原国镭白天在空旷而安静的画室里工作,晚上跟周围的几位艺术家一起聚会。混得好的时候,画的画可以卖到上万美金,混得不好的时候,穷得到菜市场买5分钱的大白菜拿到隔壁朋友家蹭饭吃。艺术家们的生活就是这样,这是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原国镭经常到潮白河游裸体泳,后面跟着一群他养的狼狗。他说,他在这里的生活承受着双重的孤独,环境的孤独和理想的孤独。原国镭把自己形容为一匹食草的角马,来到村庄这个孤岛,跟其他艺术家一起群居,这样才会有安全感。小堡村有这样一句歌谣:"宋庄画家真穷,又缺女人又缺钱,一年一次性生活,还要不断搞创作。"这就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原国镭喜欢院子里竹子被风吹动的声音,他说这是大自然的声音,可以净化心灵。
孤独中寻找心灵的梦境
原国镭的画儿,表达着一种状态。有时候仿佛看见对面是岸,其实不是,而是海市蜃楼。那是一种轮回,为自己的艺术欲望找一种借口,不崇高,但像月亮皎洁明亮。他的创作作品跟"做爱、造爱、性爱"有关。他认为一切都是无法判断的。他曾经给苍蝇画过标准像,说明他关注自然、关注环境。他说昆虫也有爱情,那是一种原始的,分辨不清的东西,正如他写的这首诗--"如果你的身体有翅膀,你就飞去吧!如果你的身体有灵魂,你就飞回吧!还有你凄美绝伦的爱情,寻觅我们最后的灰飞烟灭的眼光,去啊!像狼一样流浪在故乡。"
原国镭就像"笑隐山林"的武士,在母爱、人性的情愫中徘徊,他把女性的肖像比喻成一个世界。他不喜欢当代艺术家的理性,他不会用电脑,他说思想单纯才能达到一个境界。在西方,艺术已经放弃了造型、线条、色彩,艺术的含义更加宽泛,美术的功能没有了,他认为自己的创作个性就是一种满足的状态,艺术的过程是一个性爱的过程。他不认为好的画家就必须达到某种观念和思想的境界,他喜欢自由。
飞蛾扑火,凤凰涅
走进原国镭的画室,眼前这些跟房高差不多的画儿,让你感觉这一定是一个男人的作品,画面中隐含着一种力量的感觉,不暖昧,母体和天使融合在一起,给你一种节奏感。他打着火机,火苗与他身后的画面混合在一起,是温暖的,温暖中燃尽当初的热情。因为长时间独自在这个农村小院中生活,很少与人交往,除了搞创作还是搞创作,他越来越不会与人交流,越来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整天都在颜料堆里,经常忘了按时吃饭,饿了就随便做点。朋友从城里来看他,就给他带上一箱吃的,这样他就又能对付着过了。
原国镭的父母住在北京市中心,他却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在小堡村,住在农村已经成了他的必需。空气新鲜,没有人打扰,给他提供了创作的空间。他希望自己忘掉过去的生活,在创作中重塑自己的未来。明天是什么样的,对于原国镭来说,也并不清楚,这种周而复始的生活,多少有点压抑的感觉。越是压抑,他越要高喊,那是一种象征自由的状态。形式上所谓的暴力、色情,只是一种表面的状态,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种真实。
原国镭喜欢"飞蛾扑火"的故事。他说人死的时候,就像飞蛾那样扑向燃烧的火中。所有的艺术家都在"飞蛾扑火",只是速度不同。他也不知道将来自己将用什么样的方式燃烧在火中,只要还有画笔、颜料,就能继续创作。
原国镭在小堡村的生活片断记录:星期几,记不清楚,大概是谷雨前后,他如往日一样起床,跑步,洗漱,吃东西。独自坐在院子里,安静10分钟,回到房间,冲上一杯咖啡,便开始天马行空地拿起画笔,构思他的创作作品。这段时间,为了不让别人来干扰,他从院门外将门反锁后翻墙进来。就这样开始了他寂寞而安静的创作时间。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阳光都退到屋后了,他才感觉有点儿累。饿让他猛然地意识到该吃点儿东西,他简单地为自己做了碗鸡蛋西红柿面条。一面墙高的画板上,作品的轮廓依稀可见,但到真正地完成这个作品,还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创作是艰苦的,但他依然乐观。
"我不知道风,是从哪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清波里徘徊。我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但我还是将在这里一如既往地生活。"这是原国镭对自己生活的一句总结。他说,人生就像是"烟火",是瞬间的,但却很绚烂。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