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清池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華清池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位於西安市華清宮景區內,1990年9月建成開放,是一處展示唐皇家御用湯池的遺址類專題博物館,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仿唐建築。陳列面積1230平方米,主要展示海棠湯、蓮花湯、星辰湯、太子湯和尚食湯等唐代皇家湯池遺址,為研究我國古代沐浴史和唐代皇家沐浴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1996年11月,唐華清宮御湯遺址被國務院正式公布為「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遺址背景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這是白居易在《長恨歌》里描述楊貴妃溫泉沐浴的真實寫照。這處皇家沐浴之地,在安史之亂後,原來的建築殘存無幾。1982年,臨潼縣人民政府在修建「貴妃亭」時,偶爾發現了唐代浴池遺址,後經發掘整理,建成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於近年對外開放。漫遊其間,人們又似乎看到了唐華清宮的「宮前內里湯名別,每個白玉芙蓉開」的壯麗景色。
發現過程
陝西文物甲天下,用這句話來形容陝西文物再恰當不過了。在陝西大地上,古建築、古遺址、古墓葬、古文物琳琅滿目;靈山、奇水、巨陵、古道、神蹤、仙跡附仰皆是。陝西境內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居全國第一。忠厚而富於幽默感的三秦父老說:「一蹶頭創出個秦磚漢瓦。」這似乎很平常;又說「一钁頭創出個『瓦爺』(古俑)。」這還小而言之。還說「一钁頭創出個商周古國。」這就相當可觀了。唐御湯遺址也是這一钁頭創出來的。
1982年4月,陝西省臨潼縣政府準備在華清池溫泉水源北側修建「貴妃亭」,處理地基時,一钁頭下去卻了發現一處唐代浴池遺址。經過五年多考古發掘,清理遺址面積4600平方米,出土有唐代陶質管道10條,總長約200米,石牆32.4米,枋木18米多。蛇形水源道長約18米,全用青石和沙石混砌而成。還清理出五個石砌浴池和大量的唐代建築材料。如蓮花柱石、方形柱石、蓮花紋方磚、帶工匠印戳條磚、筒瓦、帶紀年陶文的板瓦等。
根據出土的文物、遺址布局及湯池的本身形狀,並結合唐《津陽門》詩,宋程大昌《雍錄》、《長安志》等文獻記載經過考證認為,這一組唐代建築遺址分別為「海棠湯」(即貴妃池)、「御湯」、「太子湯」、「星辰湯」和「尚食湯」。
遺址結構
在這裡,圍繞着溫泉[2]沐浴曾發生過一聲千古風流事。千餘年來,文人騷客們曾對唐御湯憑弔再三,詠嘆不已,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話,可對其建築原貌卻一無所知。如今唐代華清宮御湯遺址已發掘,填補了隋唐考古的一項空白。並在原址上建立了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 步入遺址區,便是令人心馳神往俗稱的貴妃池,因它的平面呈一朵盛開海棠花而得名于海棠湯。遺址上的保護陳列建築為四方形攢尖頂,形似西安城內的鐘樓。廳內遺址保存完好。它始建於公元747年,是唐玄宗為愛情禮物賜給楊貴妃的。這個湯池小巧靈瓏,設計獨特,東西長3.6,南北寬2.9,形近似橢園形。池壁全由青石拼砌而成。青石在唐代叫墨玉,黑色的玉石,是皇家的上等貢品。湯池是上下兩層的台式結構,由18組卷石拼砌而成。池中有專供楊貴妃沐浴時的專用的長條石,刻有「楊」字紋樣。池底中間有一直經為10厘米大小的進水口,出土了一漢白玉雕刻的蓮花底座,底座上蓮接噴頭,下接陶水管道與總水源相接,溫泉水因自然壓力通過管道從蓮花噴頭四散噴出,這灑落下來的水霧呢,也就和今天的淋浴相差無幾。在此我們可以想象貴妃在此淋浴,仿佛置身於雲霧之中。出浴後的嬌媚姿態也正如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所描寫的「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貴妃池東邊緊挨着的便是唐玄宗專用的御湯。唐時池上建有九龍殿,殿外有白玉雕成的九條龍,口噴泉水。此湯平面呈寫實的蓮花狀,故又名「蓮花湯」。據唐代鄭處海《明皇雜錄》卷下記載,安綠山命玉工取材白玉雕刻成魚、龍、鳥、雁作為石樑,又作「石蓮花」以獻,雕刻酷肖,巧奪天工,玄宗大喜,「命陳於湯中,而蓮花終於出於水際,……其蓮花至今猶存。」當唐玄宗第一次下水沐浴時隨着水波的浮動好使這些魚、龍、鳥、雁都活了,驚嚇了皇上,便將這引起白玉都撤出了湯池,只留下了雙蓮花底座,因為這象徵皇帝與貴妃的愛情,有在地願為連理枝,永做並蒂蓮之意。此湯從四面拾級而下,儲滿水近100立方米,約是貴妃池的6倍。新建成蓮花湯遺址保護大廳為歇山頂,陳列廳面積為463平方米。
唐玄宗冬幸華清宮,還隨身帶了一大群兒女、嬪妃與大臣,至於侍從、護軍則就更多了。所以還建有「太子湯」、「星辰湯」和「尚食湯」的遺址保護大廳,因「太子湯」離其它遺址太近,故將它和水道、唐井、秦池等遺蹟及考古地層斷面一併作為露天保護與展示。
視頻
華清池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批)名單、地區、批次全在這裡了(上)!,搜狐,2018-01-05
- ↑ 中國最著名的十大天然溫泉,最後兩個被世人所熟知 ,搜狐,201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