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京鲁迅故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北京鲁迅故居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 ,是鲁迅1924 年至1926年在北京的住所。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一生撰写了许多著作,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坟》、《野草》、《彷徨》等不朽作品,印行了《中国小说史略》、《热风》等著作,同时还主持编辑了《语丝》、《莽原》等周刊杂志。1979年,鲁迅故居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21号鲁迅故居,是鲁迅1924年春自己设计改建的,同年5月搬来居住,一直到1926年8月,他离开北京,去到南方。1929年5月和1932年11月,鲁迅两次从上海回北京看望母亲,也是住在这里。

建筑格局

鲁迅故居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有北房三间,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院中保存着鲁迅先生当年手植的两棵丁香花[1]

文物遗存

藏品简介

藏品图片

鲁迅藏《山野掇拾》

《山野掇拾》是孙福熙留学法国期间写成的,也是孙福熙的第一本书。全书共82篇,以游记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暑假期间,从里昂到乡村去画山野时的种种见闻。这本书民国十四年(1925年)2月由新潮社出版,列为《新潮社文艺丛书》之一。

这本书的出版曾得到鲁迅的大力帮助。

鲁迅藏《昨日之歌》

冯至的《昨日之歌》作为《沉钟丛刊》的第二种,由北新书局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出版,共印行1500册。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收抒情短诗46首,下卷收爱情叙事诗4首,作于民国十至十五年(1921—1926年)。

鲁迅藏《绿天》

散文集《绿天》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由北新书局出版。苏雪林说此书的写作是受了章廷谦《月夜》的启发。《绿天》一出版,苏雪林很快就送给了鲁迅。在扉页上用黑色钢笔写了:“鲁迅先生校正学生苏雪林谨赠七、四、一九二八”。版权页的留印处还加盖了“绿漪”朱红印章。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鲁迅

鲁迅〔清光绪七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881—1936年)〕,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清光绪七年(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2]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光绪三十一至三十三年(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清宣统元年(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艺文

在北京鲁迅旧居居住的两年多时间里,鲁迅先生主编和指导青年人编辑了《语丝》周刊、《莽原》周刊、《莽原》半月刊、《国民新报副刊》等刊物。完成了《嵇康集》的校勘;翻译了《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写下了散文集《野草》,小说集《彷徨》中的大部分作品,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集》以及《坟》《朝花夕拾》中的大部分作品200多篇。

文物保护

1979年8月21日,鲁迅故居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5月25日,北京鲁迅旧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3月27日,北京鲁迅旧居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