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加牙藏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加牙藏毯

藏毯是青海藏族的传统手工织造品。经过3000多年的传承,青海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藏毯织造行业。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安多藏区和康巴藏区在藏毯的编织技艺、图案设计上存在着差异。康巴藏区(玉树地区)较多地保留了传统藏毯的编织技艺,而安多藏区则在图案设计上将藏汉文化融为一体,构思巧妙,色调和谐,风格独特。

基本内容

中文名:加牙藏毯

类 型:地毯

类 别:工艺

历 史:3000余年

产地

加牙藏毯属于安多藏毯,加牙是安多藏毯的主要发源地,其主要产地分布在距西宁市26公里的湟中县加牙村及上新庄,还有藏族居住区 玉树、 海南、 海北、 果洛藏族自治州及 西宁周边的 贵德平安乐都湟源等县。

独特选料

加牙藏毯原材料来自天然放养的藏系 绵羊毛、 山羊绒、 牦牛绒、 驼绒等。加牙藏毯品种繁多,工艺讲究,采用的是植物染料低温染色、低温洗毯,毛质不易损伤,织出来的毯子色泽艳丽、弹性好、不脱色掉毛。

溯源

藏毯编织是藏民族创造的优秀手工技艺。生活在 青藏高原上的藏民族亘古以来就有着用牛羊毛皮制造生活用品的习惯,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藏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经常使用的遮风挡雨的牛毛 帐房,防寒隔潮的 毛毡长垫、耐磨的羊皮袄、华丽的锦缎礼服……样样都离不开牛羊。尤其是做工精良的藏毯更显现了藏民族高超的手工技艺。

青海藏毯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1959年,海西柴达木诺木洪文化的发现地、 塔里他里哈遗址中出土的毛席残片,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最早的"毛席"实物(现陈列于青海省博物馆内),证明了青海藏族先民3000多年前就已经掌握了原始藏毯的编织技艺。据考证,该" 毛席"残片的原材料就是青海的藏系羊毛,即世界公认的西宁"大白毛"。

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是加牙藏毯的成熟期,距今有300多年。清康熙年间,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塔尔寺扩建,为供应寺院装饰及僧人们诵经的坐垫,藏毯便在塔尔寺附近的湟中加牙村应运而生。据《湟中县志o手工业》记载:"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 宁夏地毯工匠大、小马师来湟中加牙村,村民马得全、杨新春二人拜其为师。"村民杨新春、马得全等人跟随其进一步学习栽绒地毯的编织技艺,使藏毯的编织技艺更加规范化。其后马、杨两家的地毯技艺世代相传,全村人几乎个个都会 捻线、编织藏毯,民间甚至有"姑娘嫁到加牙里,不捻线着干啥哩"的俗语。

产品以卡垫、马褥毯、炕毯、地毯为主,花样新奇,做工精致。由此可见,加牙藏毯编织技艺的历史距今已有300多年,而早在3000多年前,青海藏毯就已经声名远播了。

技艺特点

加牙藏毯品种繁多,有14个系列、70多个品种,采用连环编结法,毯面较厚,约在15毫米以上,同时保留着传统藏毯边缘不缠线的特点。加牙藏毯品种繁多,花色各异,有以藏式吉祥图案为主的传统藏毯、仿古藏毯、包芯卡垫藏毯、丝毛合织藏毯、丝绒藏毯等。图案具有风格粗犷、大气、配色艳丽、雍容华贵等风格特点。

加牙藏毯之所以能够得到世人的青睐,其精良的制作工艺和百里挑一的材料功不可没。

优质原材料

青海省是中国四大重要牧区之一,草原草质好,无污染,这里生长起来的藏系绵羊毛色纯净,毛质极好,绒毛厚,纤维长,弹性强,光泽度好,耐酸耐碱性能强。世界地毯界公认的手工地毯最好的原料西宁"大白毛"就是青海藏系绵羊毛。这是其在材料上的优势。

藏系绵羊毛是世界上公认的织毯优质原材料,青藏地区的牦牛在数量上占到世界牦牛的三分之二。加牙藏毯的原材料来自天然放养的藏系绵羊毛、山羊绒、牦牛绒和驼绒等,通过低温染纱、低温洗毯等工艺流程,成品具有色泽艳丽、弹性好和不脱色掉毛的优良品质。

加牙编出的藏毯具有图案逼真、轮廓清晰、色彩鲜艳、反复踩压不变形等多项特点。更神奇的是,一块藏毯至少可以用上10年,而且使用年代越久,光泽越明亮。

精良的制作工艺

加牙藏毯编织技艺还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民间文化底蕴。它全部用手工编织完成,织毯匠人将用橡壳、大黄叶根、槐米、板蓝根等天然植物染色的毛线环绕在绕线杆上,织完一行,就将毛线扣全部拉紧,再用刀具将杆上的绕纱割开。于是,在毯面上出现层层毛线的断面,这一制作工艺被称为手工连环结。

整片藏毯织完之后,织毯匠人再用剪刀对其进行打磨。值得注意的是,在早期,织毯匠人根本没有图纸可依照,完全是按照脑海中构思的图案进行编织的,最后织出的图案竟与事先设计的完全一致。这种高超的"凭空织造"技艺不得不令人拍案称奇。

藏毯从材料的选择、纺纱、染色、编织等都用手工制作,因此其色泽艳丽而不褪色,质地坚硬而富有弹性,藏族先民们还在传统编织方法的基础上,发明了独特的连环扣,这一技艺使藏毯产品更具独特的艺术价值。

传承意义

藏毯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同时也是藏民族非常实用的一种生活用品和商品,它从天然原材料的选择到织造工艺的实施,到最终的成品,整个都是天然绿色产品,具有天然环保的品质,因此适应了人们健康生活的需要,备受人们的喜爱。藏毯编织业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其中,从事选料、洗毛、编织、染色等工艺流程。这种商业价值和实用价值,也是藏毯的一大特色。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藏毯编织技艺才得以流传几千年。

青海曾是华夏文明、西亚文明、中亚文明的交汇点,各种文化精华通过绵延了1500多年的丝绸之路,在这里交融汇合,并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受到这种影响和启发,青海现如今的藏毯编织依然沿袭手工编织的方式,并吸取了加牙藏毯编织所用的原料、技艺、染色等环节。可以说,藏毯沿用至今的手工技艺,是研究我国藏族历史、文化、习俗以及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渠道。

藏毯技艺的传承区域处于藏传佛教的发祥地,这一民间手工艺与佛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加牙藏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实用价值和商业价值。

当前不足

这种手工编织技艺费时费力,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而全球气候变暖,使青海草原沙化现象严重,草质的退化必然带来藏系绵羊、牦牛、山羊生存环境的恶化,进而导致牛羊数量减少、毛绒产量下降、毛色出现杂质等,严重影响了藏毯原材料的供应。加牙村从事藏毯编织的女性居多,男性大多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由于男女手上力量的差异,使藏毯的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且藏毯技艺属于家族式传承,技工之间没有系统的教材,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一些技艺的失传。所以,保护这门手工技艺,让民间传统而古朴的求生技术连同其独有的文化价值造福后人,已是当务之急。[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