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步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生者传记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9年9月3日) |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9年9月3日) |
请您改写这篇小小作品,条目正文内容有200字以上后,欢迎将此模板去除。 |
刘步蟾(1852年(清朝咸丰二年)-1895年 ) ,字子香,福州市侯官刘姓“珠浦堂”人,1852年生。1867年1月6日,考入福州船政后学堂。为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
目录
生平简介
自幼聪颖过人,好学深思,被任命为“建威”号练习舰的管带
自幼聪颖过人,好学深思。186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船政后学堂,成为这所中国最早的海军学校的第一期正式学员。刘步蟾学业勤奋,“学习驾驶、枪炮诸术,勤勉精进,试迭冠曹偶”,最后以全班第一名的佳绩毕业。1871年,在毕业前的实习中,被派往“建威”练习舰实习航海驾驶。曾随舰巡航至南洋群岛、直隶(今河北省)湾、辽东湾等处口岸。
1872年,清政府对来自福建和广东两省的海军驾驶班学生进行综合会考,刘步蟾再一次获得第一名的最佳成绩。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刘步蟾即投身于蔚蓝色的海洋,成为一名海军军官。
1873年,日本以台湾居民误杀琉球渔民为由,出兵侵犯台湾。1874年,被任命为“建威”舰管带。这是他首次担任一艘军舰的舰长,当时年仅22岁,可谓英雄少年,风华正茂。1875年,被派往欧洲考察西方船政,研习枪炮、水雷。
出国留学期间,学业猛进,出类拔萃,每试“成绩冠诸生”
1877年被选送到英国海军旗舰“马那多”号上实习。与刘步蟾一同出国留学的同学中,有他当年的同班同学林泰曾(后任北洋舰队左翼总兵)、严复(后来成为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萨镇冰(后曾任海军统制、海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等30人,可谓人才济济。 近三年留学期间,刘步蟾学业猛进,出类拔萃,每试“成绩冠诸生”。在这期间刘步蟾曾担任地中海舰队旗舰“马纳多”号的见习大副,表现出众,英国海军中将斐利曼特对其有两句评语:“涉猎西学,功深伏案。”《清史稿》亦有评论称:“华人明海战术,步蟾为最先。”李鸿章见其学有心得,是可用之才,遂令其留职北洋,擢升游击,担任“镇北”炮舰管带。对刘步蟾后来的海军生涯有著重大的影响。
获赏“强勇巴图鲁”勇号。
1879年回国后,李鸿章见其学有心得,是可用之才,遂令其留职北洋,擢升游击,担任“镇北”炮舰管带。刘步蟾认为中国加强海防,必须建设强大海军,因撰《西洋兵船炮台操法大略》条陈,上于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采取积极防御方针:“最上之策,非拥铁甲等船自成数军,决胜海上,不足臻以战为守之妙。”
1880年,清政府向德国订购“定远”号、“镇远”号铁甲战列舰和“济远”号穹甲巡洋舰;刘步蟾奉派赴德国驻厂监造,并研究枪炮、水雷技术。同年冬,他又被派为驻英国海军随员,接收向英国订购的“超勇号”和“扬威”号撞击巡洋舰。
1885年10月,刘步蟾被任命为“定远”管带,擢升参将,旋升副将。获赏“强勇巴图鲁”勇号。
获得清廷颁发的头品顶戴
北洋舰队于1888年秋正式组建成军。刘步蟾作为旗舰“定远”号的管带,出任北洋舰队右翼总兵,获得清廷颁发的头品顶戴。时年仅36岁的刘步蟾就成为具有一品顶戴的高级海军将领,正可大展宏图。刘步蟾“自幼束发习海军,数十年衽席风涛,远涉重洋,不辞艰险,而胆识才干,亦屡经磨练而长进。”他为中国近代海军、特别是北洋舰队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类似《北洋海军章程》等一系列重要规章制度,多是由他具体拟制的。
“治军严肃,凛然不可犯”,长期潜心研讨海防建设,有独到见解
”刘步蟾不负上命所望,“治军严肃,凛然不可犯”,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系陆军行伍出身,不懂海军复杂的专业知识,故北洋海军“凡关操练及整顿事宜”,悉委步蟾主持。 北洋舰队组建之后,清廷为之沉醉,便停止了增购军舰扩建海军的步伐。刘步蟾对此深为忧虑,他认为“日本增修武备,必为我患”。他长期潜心研讨海防建设,有独到见解,敢于直陈已见,多次上疏请求继续扩建海军以巩固国防。他还多次向丁汝昌提出了更新武器装备的的具体建议。遗憾的是,这些都未能如愿。
郑重立下了“茍丧舰,将自裁”的誓言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朝鲜西海岸中部的丰岛附近海面偷袭中国运兵船队。8月1日,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向对方宣战。刘步蟾郑重立下“茍丧舰,将自裁”的誓言,决心与日军在海上战场血战到底。其实,刘步蟾对来自日本的侵略,始终就有充分的警觉。 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鏖战黄海,在黄海激战中,丁汝昌受重伤,刘步蟾代为督战,指挥“定远”舰冲在最前面,发炮连伤日本数舰,将日军由6舰组成的主队拦腰截断,予以猛烈炮击,重创敌旗舰“松岛”号。黄海之战之后,北洋舰队在旅顺修整,丁汝昌上岸养伤,清廷令刘步蟾代理提督之职,并因功晋升记名提督,赏“格洪额巴图鲁”勇号。[1]
“定远”舰底被敌鱼雷击中,舰身开始倾斜
1895年2月5日(正月十一日)凌晨3时许,刘步蟾与众将领随丁汝昌在“定远”舰上议事,闻听敌鱼雷艇入港偷袭,急登甲板指挥反击。“定远”舰开炮,命中敌九号艇机舱,轮机师以下4人当场毙命,另有4人受伤。其中2人伤势严重,命在旦夕。然而,与此同时,“定远”舰底也被敌鱼雷击中,海水喷涌而入,舰身开始倾斜。刘步蟾果断采取措施,在常规堵漏措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命令砍断锚链,将“定远”舰驶离铁码头,在其东南浅水处搁浅,利用舰上炮火,加强威海湾南口防御。是日下午,“定远”舰因海水大量涌入致锅炉熄灭。刘步蟾悲痛大哭,几次欲自杀,为诸将士劝阻。
“船亡与亡,志节懔然,无愧舍生取义”
1895年2月10日,山东威海湾内外,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只见海面上有一艘中国巨舰,仍顽强地抗击海上、陆上的侵华日军,不时发射出愤怒的炮弹。这艘巨舰就是具有6000匹马力、7500吨的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然而,就是这位刘步蟾,却在这一天不得已亲自下令“沉船”。原来,定远舰已受重伤,舰上的弹药也已经消耗殆尽。舰艇是“流动的国土”,代表著国家的主权、民族的尊严,为了不使舰船落入敌人手中,刘步蟾根据丁汝昌的安排,下令用水雷炸毁弹药已尽、露出水面的“定远”舰之后,分别看望了移居在提督署的“定远”舰的官弁及水兵。当晚,向“定远”舰总管轮陈兆锵嘱托后事之后,吞服鸦片,自杀殉国。
获朝廷“照提督阵亡例从优赐恤,世袭骑都尉加一等云骑尉”的颁谕
1895年2月17日下午,刘步蟾的灵柩及海陆官、洋员由“康济”舰装载前往烟台。 1895年4月9日,刘步蟾被李秉衡以“船亡与亡,志节懔然,无愧舍生取义”的奏报,获朝廷“照提督阵亡例从优赐恤,世袭骑都尉加一等云骑尉”的颁谕。 [2]
著作
与林泰曾合著《西洋兵船炮台操作大略》
刘步蟾百岁外孙女口述历史望还原真实外公(图)
昨日下午,记者在黄以雍老人的外孙陈熙的带领下,来到黄以雍老人的居所拜访。老人精神很好,只是双耳失聪,需要用小黑板写字交流。
在老人的房间内,放著一本小册子——《刘步蟾研究》,记者翻开扉页,主编“黄以雍”的名字印在最前面。全册有16篇文章,有些是新闻报导的合集,但大部分还是老人口述、家人整理的内容。
“母亲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我们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知道外公是鼎鼎大名的黄展云,曾经担任孙中山的秘书。”黄以雍的女儿林华孙告诉记者,母亲的档案上,关于外公的资料只有一句话:黄鲁贻,1938年去世,“鲁贻是黄展云的号,很少人知道。”
林华孙说,1972年,福州市委宣传部为寻甲午后人,找上门来,儿女们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外曾祖父是刘步蟾,“母亲以前很少说起家族往事,这几年来她开始要求口述,我们记录,将真实的刘步蟾写出来。”
外孙陈熙是黄以雍老人的笔杆子,每天早晨都要抽出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和外婆交流,然后把她的回忆内容记录下来。陈熙告诉记者,虽然外婆耳朵听不到了,但是眼睛很好,每天必看报纸和英文书,电视新闻也照著字幕看,“虽然年龄大,但是思想还是紧跟著时代走。”
“今年是甲午海战120周年,外婆行动不便,很遗憾自己不能去刘公岛上看看。”陈熙说。
老人最大愿望是丰富家族历史
《甲午风云》、《走向共和》等影视作品,都把刘步蟾刻画成反面人物。多年来,黄以雍老人委托儿子林通不断和有关部门联系,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希望能够还原真实的刘步蟾。
林通说,外曾祖父刘步蟾当时是“定远”舰管带,黄海大战中,刘步蟾指挥官兵浴血奋战,并没有怯敌投降。战败后,北洋水师被困威海卫,刘步蟾知道败局已定,为了防止战舰落入日军之手,下令炸沉“定远”,并与船同归于尽,英勇殉国。当时,池仲祐撰写的《刘军门子香事略》中写道,甲午战争爆发前3年,户部奏准停购船械两年,刘步蟾认为日本“增修武备,必为我患”,希望李鸿章转奏朝廷,请按年添购铁甲舰2艘,以防不虞。李鸿章不答应,刘步蟾顶撞力争。在他殉职后,李鸿章说:“为之太息(叹息),并叹当日面争之语不虚也。”
说起自己的母亲,黄以雍老人拿出一张珍贵的老照片,照片是父母、哥哥等亲属在1895年的合影。黄以雍的母亲林静瑜,是刘步蟾捡来的弃婴,他还给林静瑜安排了亲事。“不过,父母结婚两年不到,外公就阵亡了。”
“小时候,家里挂著外公刘步蟾的画像,我从小就听外公壮烈殉国的事。”黄以雍说,父亲黄展云就是从外公的事迹中痛感清朝腐败,随后跟随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投身教育。黄家三代人先后独立或参与创办100多所学校,最远曾徒步到藏区。
如今,老人的最大愿望,是希望子女能坚持发掘更多的史料,不断丰富刘步蟾、黄展云两个家族的历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