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柏齡骨科學術思想傳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劉柏齡骨科學術思想傳承》,弓國華,李振華,趙長偉 等 編,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科學出版社是由中國科學院編譯局與1930年創建的龍門聯合書局於1954年8月合併成立的;目前公司年出版新書3000多種,期刊500多種,形成了以科學(S)、技術(T)、醫學(M)、教育(E)、人文社科(H)[1]為主要出版領域的業務架構[2]。
內容簡介
《天池傷科醫學叢書》主要分為5個分冊,分別將劉栢齡醫案、學術思想、脊柱病診治研究、骨傷手法和中醫骨傷科學理論研究闡述出來,概括了劉栢齡劉老從醫70年來臨床研究。劉柏齡深明經旨,融於實踐,確立「治腎亦即治骨」學術思想,為國內「腎主骨」立論之大家。劉柏齡擅治骨性關節炎、股骨頭無菌性壞死、脊柱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獨創「骨質增生丸、壯骨伸筋膠囊」等多種新藥。劉柏齡應用家傳手技結合臨床,創立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二步十法」,為我國北派代表手法;點刺「暴傷點」治療「急性腰肌扭傷」,取效甚速;治療腰椎小關節紊亂症的「一牽三扳法」,經1-3次治療均可痊癒;其手法療效卓著,每年均有大量國內外患者慕名就診,多次被邀赴美國、德國、法國、日本及馬來西亞等國家講學,並為當地患者診查治療,極大地弘揚了傳統醫學。
目錄
《國醫大師臨應研究》叢書序
《天池傷科醫學叢書》總前言
第一章劉柏齡學術思想
第一節劉柏齡簡介
第二節劉柏齡學術思想
一、治腎亦即治骨
二、筋骨為重,不離氣血l
三、痰濕瘀兼顧,虛實分清
四、折骨傷筋病,手法先行
五、藥物加減及對藥的應用
第三節劉柏齡學術思想為指導特色診療技術簡介
一、折骨傷筋病,手法先行
二、調腎為主,重視陰陽
三、強調針刺在骨傷疾病中的應用
第二章劉老學術思想形成過程
第一節劉柏齡求學之路
一、秉承家學、立志學醫
二、執業與再學習
三、回校任教、培育中醫人
四、確立學術思想與科研發明
五、中醫的神奇魅力
六、走出國門,弘揚祖國醫學
七、業績豐斐,醫史永駐
第二節劉柏齡學術思想形成過程
一、傳統文化薰陶
二、折骨傷筋,手法先行
三、自負與明悟
四、「腎主骨」的萌芽
五、新生的理論--痰濕瘀兼顧
六、學術思想指導下的科研與發明
七、讓中醫走向世界
八、承前啟後,思想融合
第三節劉柏齡學術思想的臨床應用
一、以調腎為主,重視陰陽
二、以筋骨為重,不離氣血
三、痰濕瘀兼顧,虛實分清
四、折骨傷筋病,手法先行
第三章劉柏齡學術思想傳承
第一節師承傳承
一、趙文海
二、李成剛
三、黃丹奇
四、李紹軍
五、李振華
六、劉鍾華
七、羅宗健
八、劉鵬
第二節學習傳承
一、冷向陽
二、李新建
三、聞輝
第三節族系傳承劉茜
第四節交流傳承
一、馬勇
一、弓國華
三、蘇繼承
四、熊時喜
附錄一常用藥物
第一節解表類
一、麻黃
二、桂枝
三、羌活
四、葛根
第二節祛風濕類
一、獨活
二、桑枝
三、五加皮
四、威靈仙
五、豨薟草
六、伸筋草
七、桑寄生
第三節活血祛瘀類
一、雞血藤
二、牛膝
三、土鱉蟲
四、澤蘭
五、自然銅
第四節平肝息風類
一、天麻
二、牡蠣
三、蜈蚣
第五節補益類
一、熟地黃
二、狗脊
三、續斷
四、杜仲
五、骨碎補
六、山茱萸
附錄二常用方劑
參考文獻
- ↑ 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三位一體,搜狐,2017-09-28
- ↑ 公司簡介,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