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刘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勇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刘勇,男,江苏南京人,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 ,文化影响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首席专家,中国鲁迅研究会、郭沫若研究会、老舍研究会理事。曾任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新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课程教授、香港大学访问学者。先后在俄罗斯、德国、英国、意大利、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韩国和台湾等多个国家与地区讲学和文化考察。先后在《新华文摘》、《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数十种。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2]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副主任[3]

出生日期----1970年9月5日

出生地点----山西长治

国 籍 ---- 中国

职 称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教授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代表作品----《商业增长论》,《市场调查精要》

个人简介

刘勇,江苏南京人。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首席专家。中国鲁迅研究会、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中国老舍研究会理事。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委。

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化的研究和教学,主要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原作精讲"、"中国现当代文学文体研究"等课程。主要代表作有:《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心理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域与形态》、《现代文学讲演录》、《北京历史文化十五讲》、《北京新文学与新北京文学》等学术著作;先后主编过《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选读》、《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走进经典系列丛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等多种高校教材与社科读物;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学术月刊》、《新华文摘》、《清华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先后在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并任客座教授,并在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希腊、英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士、韩国、泰国、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作过文化考察。

开设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难点热点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原著精读。先后在新加坡、韩国、香港和澳门等地的大学举行过"中国文学与文化"、"中国大陆中学语文教学的若干思考"、"大陆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及"鲁迅与北京文化"等大型学术讲座。

研究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北京文学与文化研究,文学与宗教文化思想研究。

科研成果

论文

《文学史的时间意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CSSCI)(《高等学校文科文摘》2013年第4期)

《谱系学对研究京味文化的意义》,《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CSSCI)扩展版。

《城市:中国现代作家的一个独特心结》,《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7期。(CSSCI)(《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10期)

《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谱系研究的思考--兼论〈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文摘》2013年第2期观点摘登)

《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与魔幻的交融--从莫言到鲁迅的文学史回望》,《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3 年第6 期全文转载)

《文化使民生更美丽》,《光明日报》2012年12月 。

《魔幻与现实》,《文艺报》2012年11月26日。

《热情与理性的结合》,《书屋》2012年第10期,书屋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城市文学应植根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北京文学为例》,《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4期。

《老舍及京味文学的中国形象元素》,《学术月刊》,2010年第1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全文转载)

《大学文化品格与人文北京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论集》2009年9月同心出版社出版。

《老舍话剧之魅及其当代影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7卷第六期。

《论林语堂的宗教文化思想与文学创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4期。

《京派作家的文化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

《"京味""京派"与现代文学的文化资源》,《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1期。

《"乡下人进城"与京城文化空间的重构》,《文艺报》,2007年6月12日。

《全球化浪潮下的知识主体重构--"新国学"讨论及其向度之观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4期。

《论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从老舍的文化品格谈起》,《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北京文化:从历史深处走向现实与未来》,《新华文摘》,2004年第7期。

《围绕鲁迅〈明天〉的一场心理批评论战--兼论施蛰存心理分析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7期。

《学术与情感的双重升华--兼论丛刊的学术品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第3期。

《基督教精神与中国现代文学》,《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石评梅散文创作的文学史意义》,《文艺研究》,2002年。

《郭沫若研究述评》(第一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9期全文转载)

《中国现代作家对宗教文化的理性思考》,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47号,1996年第2期,收入日本当年度"论文资料保存会"主办的《中国关系论文资料库》

主要著作

《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2003年4月修订再版。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的心理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北京人的读书生活》,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曹禺评说七十年》,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走进沈从文的〈边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苍凉写就的华美--走进张爱玲的〈传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域与形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

《北京历史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现代文学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北京新文学与新北京文学》,作家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的多维阐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

《被作家遮蔽的人生密码》,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主要编著

《〈雨巷〉--戴望舒诗歌赏析》(合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歌赏析》(合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中国现代文学史》(合著),高教出版社,1993。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国新时期文学精品大系·短篇小说卷),中国文学出版社,1993。

《中国现代文学书目汇要·小说卷与诗歌卷》(副主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闲情小品》,编选并撰写序言,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

《三十年代文学发展史》(合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中国现代文学编·小说卷·诗歌卷》(副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

《中国现代文学史》(主编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主编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插图本百年中国文学史·中卷(1917-1949)》(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非典北京:文化切入的思考》(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解读梁实秋经典》(主编),花山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27万字。该书于2005年6月出版修订本《安放人生的雅舍》。

《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多维视野中的鲁迅研究》,(本人撰写《鲁迅精神特质的宗教学阐释》一章)(花山文艺出版社)获2004年山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曹禺评说七十年》(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1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上、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中国现代文学史》最新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教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03--2004》(副主编),北京出版社,2005年6月。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05年》(副主编),同心出版社,2006年6月。(子课题负责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刘勇、邹红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选读》(主编),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走进经典丛书》(第一批十八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二版。该书于2010年9月由台湾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06年》(副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

《北京人的读书生活》(宋贵伦、刘勇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奥林匹克教育之光》(宋贵伦、刘勇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

《奥林匹克人文之光》(刘勇、杨志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07-2008》(副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08-2009》(副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新中国文化60年》(刘勇、万安伦主编),北京出版社2009年12 月出版。

《百年美文》(人物卷)(刘勇、许江编),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百年美文》(谈文说史卷)(刘勇、付平编),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茅盾作品新编》(刘勇、张驰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09-2010》(副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0-2011》(副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1-2012》(副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中国散文通史·现代卷》(刘勇、邹红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美德照亮人生·诚信卷》(刘勇、陈思等编著),河北少儿出版社2012年出版。(2013年获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奖。2013年获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图书。)

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1、"中国近、现、当代文学课程一体化教改研究"(主持人),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研究成果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插图本百年中国文学史》

2、"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概论"(季羡林主持,北京市哲学社科"九五"规划重大项目),本人主持其中之一卷"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概论",由北京出版社出版《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3、"中国现代文学的心理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国家级文艺学研究中心课题"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问题"子课题。

4、"中国现代文学书目汇要",北京市社科"七五"规划项目,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文学书目汇要·小说卷》、《中国现代文学书目汇要·诗歌卷》(副主编)。

5、"中国30年代文学发展史",教育部博士点重点项目,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30年代文学发展史》。

6、北京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市"十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7、比较视野中的北京文化,北京市"十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8.西城区"文化兴区"课题。

9.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06--2010),北京市"十一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10、北京人读书生活调研(2005-2007),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与北京社科院合作课题,出书《北京人的读书生活》。

11、北京社会福利事业的文化建设,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市社会福利管理中心合作课题。

12、改革开放30年北京文化生态的发展变化,北京市"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

13、新中国60年 · 学界回眸 · 文化发展卷,北京市"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

14、京味文化的谱系学研究,北京市"十二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15、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1--2015),,北京市"十二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获奖情况

专著方面

《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获2000年度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获2002年度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年5月获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多维视野中的鲁迅研究》(本人撰写《鲁迅精神特质的宗教学阐释》一章)(花山文艺出版社)获2004年山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获2004年度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教材方面

《中国现代文学史》(合作)获教育部1995年度文科优秀教材一等奖。

《中国现代文学史》(合作,高等教育出版社),获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中国现当代文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获2008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论文方面

《论邓小平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与超越》收入《纪念邓小平》专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7月。该文被评为北京市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征文优秀论文。

项目方面

中国近、现、当代文学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合作),获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群建设,(第一主持人),2004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中国现当代文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获北京市精品教材。

教学方面

个人获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第四届本科教学优秀奖。

2012年4月获北京师范大学第七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称号。

学术影响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5期封二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青年知名学者"专刊介绍。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