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分戰》旨在闡述在何種條件下實施分兵擊敵和怎樣分兵擊敵的問題。
本文認為,在敵寡我眾的條件下作戰,為實施分兵擊敵的指導原則,在利用地形方面,要選擇平坦寬闊的地形條件;在兵力部署方面,要以主力擔任正面進攻(「為正」),以一部擔任側後襲擊(「為奇」),即是做到「一以當其前,一以攻其後」。
譯文
大凡對敵作戰,如果我軍兵多而敵軍兵少時,應當選擇平坦開闊的地域來戰勝敵人。如果兵力對比我五倍於敵時,就要分兵以三份的兵力為「正兵」進攻敵人正面,以二份的兵力為「奇兵」進攻敵人側後;如果兵力對比我三倍於敵時,就要分兵以二份的兵力為「正兵」進攻敵人正面,以一份的兵力為「奇兵」進攻敵人側後。這種分兵擊敵的進攻部署,就是通常所說的,以主要兵力行正面進攻,以部分兵力行側後襲擊的前後夾擊的戰法。誠如兵法所說:「應當分散使用兵力時而不分兵,就成為自己束縛自己的『縻軍』了。」
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大將陳霸先和王僧辯率軍討伐叛亂分子侯景,進至張公洲。梁軍巨大戰艦上旌旗高高飄揚,以橫斷江面、遮蔽天日之勢,乘潮順流浩蕩而下。侯景登上石頭城,望見梁軍艦船的磅礴氣勢,不高興地說:「敵軍有如此雄壯氣勢,不可輕視他們啊。」於是,侯景親率精銳騎兵萬人,擂動戰鼓而向前迎戰。陳霸先見狀對王僧辯說:「善於用兵打仗的人,能把部隊指揮得如同常山之蛇那樣,首尾可以相互救應。敵人現在前來送死,企圖拚命一戰。我軍眾多而敵軍寡少,我們應當採取分兵擊敵的戰法去打擊敵人。」王僧辯聽從了陳霸先的意見。梁軍以一支配有強弓硬弩兵器的部隊迎戰敵人正面,以輕裝精銳騎兵襲擊敵人側後,而以主力部隊衝擊敵軍中央,把叛軍打得大敗,叛首侯景則棄城逃跑。
原文
凡與敵戰,若我眾敵寡,當擇戍平易寬廣之地以勝之。若五倍於敵,則三術為正,二術為奇;三倍於敵,二術為正,一術為奇。所謂一以當其前,一以攻其後。法曰:「分不分為縻軍。」
梁將陳霸先、王僧辯討侯景,軍於張公洲。高旗巨艦,截江蔽空,乘潮順流。景登石頭,望之不悅,曰:「彼軍士有如是之氣,不可易也。」帥鐵騎萬人,鳴鼓而前。霸先謂僧辯曰:「善用兵者,如常山之蛇,首尾相應。賊今送死,欲為一戰。我眾彼寡,宜分其勢。」僧辯從之,以勁弩當其前,輕銳蹂其後,大陣沖其中。景遂大潰,棄城而走。
作者介紹
劉基(1311年7月1日~375年4月16日),字伯溫,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軍事家與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1]。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明初詩文三大家[2]」。
作品介紹
《百戰奇法》是中國古代分條論述戰法的兵書。約成書於北宋末。明崇禎本《韜略世法》稱該書為南宋末謝枋得編輯,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後被更名為《百戰奇略》,題明劉基撰,實系清人偽托。現有明刻本存世,10卷,3萬餘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