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军事侦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军事侦察

来自 壁纸网 的图片

中文名: 军事侦察

外文名: military reconnaissance

目 的: 获取军事斗争所需敌方战区的情况

作 用: 实施正确指挥、取得作战胜利

侦查内容: 集团及战区的军事和有关的情况

分 类: 战略侦察、战役侦察和战术侦察


军事侦察,为获取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所需情报而进行的活动。通常由各级指挥员、指挥机关组织所属侦察部队、分队或战斗部队、分队实施,必要时指挥员亲自实施。按任务范围分为战略侦察、战役侦察、战术侦察;按军种分为陆军侦察、海军侦察、空军侦察、战略导弹部队侦察;按活动空间分为地面侦察、海上侦察、空中侦察;按活动方式分为武装侦察、谍报侦察、技术侦察等。是组织军事建设和指挥军事行动、取得军事斗争胜利的重要保障。[1]


概述

通常由各级指挥员、指挥机关组织所属侦察情报力量或战斗部队、分队实施。按任务范围,分为战略侦察、战役侦察、战术侦察;按军种,分为陆军侦察、海军侦察、空军侦察、战略导弹部队侦察等;按活动空间,分为地面侦察、海上侦察、空中侦察、水下侦察等;按活动方式,分为武装侦察、秘密侦察、技术侦察;按防卫和管理的空间范围,分为边防侦察、海防侦察和空防侦察等。军事侦察是组织领导军队建设和作战指挥的重要保障。在古代中国,“侦”与“察”“伺”“候”“逻”等字组成“侦察”“侦伺”“侦候”“侦谍”“侦逻”“侦探”等词,均表“侦察”之义。侦察一词始出于南朝宋史学家范晔所著《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及武帝遣骠骑将军霍去病 击破匈奴左地,因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古代的侦察,近距离由统帅或军事指挥员在阵前直接观察,稍远距离派出士卒打探,更远距离则派遣间谍侦察。《司马法·定爵》一书中就区分为“凡战,间远,观迩”。中 国较早记载统帅阵前直接观察的是齐鲁长勺之战。古代的阵前直接观察方法有登高观察、战车观察、巢车观察。见微知着,观表占隐,作出判断。部队侦察活动较早记载于楚郑之战。古代部队侦察方式有远程侦察、骑兵快速侦察、组织侦察巡逻警戒、试探性进攻侦察,以及化装侦察、捕捉俘虏、群众侦察、抵近潜伏窃听、地听声测等。间谍侦察,用间始于夏之少康,据《左传·哀公元年》记载,中国夏 朝的少康曾派女艾和季杼分别打入过、戈两国进行侦察。方法有因间、内间、反间、生间、死间等。在封建社会时期,有的国家军队建立了侦察情报机构,专门实施军事侦察,但侦察力量、技术和手段发展较为缓慢。近代产业革命的兴起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战争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军事侦察领导机构、力量、手段的发展。19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军队都相继建立了侦察领导机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军事侦察组织体制,出现了航空侦察、无线电技术侦察、雷达侦察和潜艇侦察等方式和手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军事侦察组织体制更加完善,军事侦察力量趋于多样性,且侦察技术含量提高,电子侦察、电视侦察、微光侦察、激光侦察、传感器侦察和航天侦察等相继应用。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促进了军事侦察的进一步发展。军事侦察组织体制出现了适应局部战争需要的联合体形式,空中侦察、航天侦察、技术侦察、特种侦察等方式和手段广泛应用,出现了侦察与打击一体化、卫星侦察定位技术和网络侦察手段等,使军事侦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重视军事侦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成立了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的军事侦察组织,广泛采用武装侦察、谍报侦察、人民群众侦察和无线电技术侦察、搜集公开资料等方式,及时、准确地获取了国民党军队的行动情况,保障了红军在根据地作战和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民兵、人民群众的侦察组织和侦察手段进一步发展,广泛开展对日、伪军的侦察,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军事侦察领导机构、侦察力量和侦察手段在战争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运用各种侦察手段,及时获取了国民党统治区内的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情报和各个战场的情报,以及世界各国对中国内战的态度等信息,适应了大兵团作战的需求,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逐步组建和健全了军种、兵种侦察领导机构,军种、兵种侦察力量和各种专业侦察力量协调发展,航空侦察、水面舰艇侦察、潜艇侦察、电子侦察和航天侦察等方式相继应用,形成了地面、空中、海上相结合的立体侦察体系,在解放东南沿海岛屿,自卫反击作战,剿匪、平叛作战,以及海防、边防、空防等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航天侦察、特种侦察、技术侦察和网络侦察等力量与手段发展迅速,新时期的民兵信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陆、海、空、天相结合,技术侦察、秘密侦察与武装侦察相配合的侦察体系,在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和应对国际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①在战略范围,查明有关国家、地区、集团的军事思想,战略动向,战略方针,军事实力与部署,战略措施,战争潜力,战争征候,政治、经济、科技、地理等基本情况;作战对象战争准备、重兵集团集结地区、主要作战方向、指挥信息系统,以及战争开始时间、战争手段、战争方式和战争过程中战略战术变化、实力消长等动态情况。②在战役范围,查明战场上敌军兵力、番号、部署、战役编成、编制装备、战斗力、作战企图、指挥官特点、后勤补给、装备保障,以及地形、气象水文、社会等基本情况;交战过程中敌军行动和战法的变化等动态情况。③在战术范围,查明当面之敌兵力、番号、部署、战斗编成、编制装备、行动企图、战术特点、火力配系、工事构筑、障碍设置、后勤补给、装备保障,以及地形、气象水文、社会等基本情况;战斗过程中敌方行动和战术的变化等动态情况。④在平时战备和维护国家安全中,侦察掌握有关国家、地区、集团的基本军事情况和军事动向,并搜集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安全、经济、科技、社会、地理等方面情况,保障部队战备和临战准备的需要;侦察掌握暴乱、恐怖活动的性质、企图、规模、方式和有关社会动态等情况,保障部队遂行防暴、反恐怖任务的需要。通常有:观察、搜索、窃听、潜听、捕俘、战斗侦察、火力侦察、照相侦察、电视侦察、无线电技术侦察、雷达侦察、红外线侦察、微光侦察、激光侦察、传感器侦察、调查询问、搜集文件资料、谍报侦察、航天侦察、网络侦察等。军事侦察通常根据军事战略方针、作战任务、指挥员意图、侦察对象和自然条件按计划组织实施。基本原则:及时获取准确情报,充分发挥诸军种、兵种侦察力量的整体作用,全面而有重点地部署,专业侦察与群众性侦察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侦察手段,快速、主动、不间断地实施侦察,防范、破坏侦察对象的反侦察等。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变化对军事侦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事侦察任务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内容趋于多样;更加注重高技术侦察与传统侦察的有机结合;侦察系统逐步形成陆、海、空、天、网络电磁多维体系;侦察与指挥、打击、评估趋于一体化;战略与战役、战术侦察趋于融合;侦察趋向精确化、实时化。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