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夢泰伯湖(胡建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入夢泰伯湖》是中國當代作家胡建祥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入夢泰伯湖
今晚月光很滿,暖風輕拂,空氣中瀰漫着霽雨後甜潤的氣息。蟋蟀的躣躣聲叫個不停,催促我去小區後面的泰伯湖邊走走。
靜謐的月光下,環湖路上到處是銀亮的月色和斑駁的樹影。路旁滿眼的柳樹,在晚風中輕曳漫舞,猶如臨湖照影的美女,洗梳着飄飄的長髮。柳樹的下面是齊腰高而密不透風的石楠,齊刷刷剃着平頭,凝練厚重、沿湖開去,宛如力神的臂膀護佑着行人,讓人覺得心裡踏實。柳樹的外頭是盈盈的湖水和婆娑的月影,仿佛月宮玉女羞澀而柔美的目光,在我原本平靜的心緒中輕輕搖盪。
瞬間一愣,我便被這無邊風月揪住而欲罷不能。我獨享着眼前的一切,宛如沐着牛乳般的月色,品着豐盛的珍饈美饌,漫步聆聽着晚風低唱……
在湖的對面,迎着月光灑落的方向是一群低緩的山丘,暗沉的山巒與天邊的星空交融在一起,隱隱約約的若有仙人飄動。幽遠神秘,令人遐想翩翩。
往前走去,一座四車道的跨湖大橋像銀練一般系在湖的腰間,宛若游龍、尤為別致。橋上飛馳的車流和璀璨的流光正演義着小城的繁華與時尚。兀立橋頭,我也頓覺風光、摩登了些許。
沿路右拐,一座生態停車場被一圈高聳的樟樹籠罩着。一對高挑的霓虹燈在樹葉的縫隙里閃動着不倦的目光,深情而俊逸。正如「春雨春風寫妙顏,幽情逸韻落人間」,恰到好處。
順道拐個小彎,前面便是一座拱橋。橋邊不時傳來呢喃竊語,我不由得駐足,尋着聲音借着散碎的月光側頭望去,似乎有幾對男女在橋邊的樹底下情愫繾綣、輕顰淺笑…
此時此刻,鵲橋相會的畫面栩栩地浮現於我的腦海。
相傳,鵲橋最早記述於《歲時廣記》中引《淮南子》的記載:「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而後,唐人全德輿《七夕》有云:「今日雲軿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鵲橋相會這個遙遠而美麗的愛情故事代代相傳,寄託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曾幾何時?拱橋被人們習慣稱作為鵲橋,而這已無關緊要了,但它那穩若磐石而又輕盈靈動的優雅神韻,早已為人們當作美的標誌。它蘊含着深厚的匠人智慧和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在歲月的長河裡,見證着無數美好事物的生生不息。
站在拱橋上,我若有所思,期待此刻的良辰美景在此定格而不願離去,今晚卻更是如此。
猛然間腦子裡似乎想起了什麼。哦,我該往前走了,別驚擾路旁佳人們幽秘的空間。
清風明月正此時,願君早結連理枝。看到佳人們心無旁騖、旁若無人的樣子,也許是我自作多情吧。我寄祝福與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我真該往前走了。
在拱橋的正前方,是一座小山岡,在山岡與夜空的毗連處,泰伯樓紀念館層樓疊榭、飛檐反宇,在月光下依稀可見,宛若一位歷經滄桑的老者,以一股蒼勁的風姿注視着我,也注視眼前的變遷。我心中充滿了敬仰與感奮。
不知不覺來到湖邊長壽廊前,廊門兩側的立柱上一幅「雲淡水碧天然氧吧滿邑歌舞南山壽,山高地綠人間淨土一幅詩畫生態圖」的楹聯頗具詩情畫意,格外引人注目。長廊在朦朧的月色和燈光的烘托下,更顯檐牙高矚、通透悠長。廊道兩旁是通體紅色的圓形立柱,上面懸掛着本地數十位長壽之星的養生秘訣刻板;在立柱之間的橫檻上,有當今的書法家們用「隸、楷、行、草」體書寫着歷代百餘位名人的養生名言歌謠,內涵博大精深。如歌詞中「勞動是健康之本,懶惰乃疾病溫床……吃飯留三口,飯後百步走,睡眠不蒙頭……」云云,淺顯易懂且充滿着樸素的哲理,閱覽之後受益匪淺。廊內檐頂壁上百餘個風格各異的鶴壽圖,瑞氣盈廊。此時此刻,我仿佛徜徉於藝術斑斕的時空隧道而流連忘返。
在廊道兩旁的飛來椅上坐着前來遊覽歇息的人們,或獨坐小憩、或談天說地、或翹首以盼、或擊缶而歌、或閉目養神……他們神態各異、悠然自得,活脫脫一幅蟠桃園氣象,難道這些不就是長生仙子嗎?真是羨煞我了。
就這樣一路神搖目睹地走着、看着、想着……忽然間發覺已到了來時的路口。此刻,月亮更高了,周圍草叢裡躣躣的蟋蟀聲伴隨着淡淡的晚風此起彼伏,仿佛演奏着柔美的《月光曲》,在這清幽幽的月空下,清越悠揚、緩緩地飄入人們的夢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