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枸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假枸杞, 亚灌木,高25~80厘米,全株无毛。根粗壮。
茎直立,有分枝,下部木质化。叶小,对生及轮生,披针形至椭圆形或倒卵形,
长5~20毫米,先端短尖,基部渐狭而成一短柄,边缘有锯齿。
花小,多数,白色,单生或成对;萼片4,卵状矩圆形,长约2毫米;
花冠辐状,4裂,裂片椭圆形,花径4~5毫米,喉部有毛;雄蕊4,
花药箭头形,黄绿色;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盘状。蒴果卵状至球形,直径2~3毫米,花柱宿存,熟后开裂。花期夏、秋间。
野甘草是维吾尔医常用的药物之一,这种药物经标准炮制工艺后入药,对机体起到治疗作用,
反之,对消化,心血管,神经,皮肤系统等产生不良反应,
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1]
简介
野甘草Scoparia dulcis在全球分布范围广泛,被多个国家的民族药收载且应用历史悠久。
在国外(尤其是日本、印度)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而我国对其研究、关注较少,
致使其资源日益减少。对野甘草药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论述,
并对其未来在药品与食品方面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充分发掘其药用潜力,又可以丰富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宝库。
【别名】香仪、珠子草(《福建民间草药》),假甘草、土甘草、假枸杞(《广西中药志》),四时茶(《闽南民间草药》),冰糖草(《广东中药》Ⅱ),通花草(《广西中草药》),节节珠(《福建中草药》)。
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或为半灌木状,高可达100厘米,茎多分枝,枝有棱角及狭翅,无毛。
叶对生或轮生,菱状卵形至菱状披针形,长者达35毫米,宽者达15毫米,
枝上部叶较小而多,顶端钝,基部长渐狭,全缘而成短柄,前半部有齿,
齿有时颇深多少缺刻状而重出,有时近全缘,两面无毛。花单朵或更多成对生于叶腋,
花梗细,长5-10毫米,无毛;无小苞片,萼分生,齿4,卵状矩圆形,长约2毫米,
顶端有钝头,具睫毛,花冠小,白色,直径约4毫米,有极短的管,喉部生有密毛,
瓣片4,上方1枚稍稍较大,钝头,而缘有啮痕状细齿,长约2-3毫米;雄蕊4,近等长,
花药箭形,花柱挺直,柱头截形或凹入。蒴果卵圆形至球形,直径2-3毫米,室间室背均开裂,中轴胎座宿存。
分布范围
原产地:美洲热带。
入侵地: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香港,澳门,海南,云南,上海。
入侵时间及地点:19世纪在香港归化。
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原产美洲热带,现已广布于全球热带。喜生于荒地、路旁,亦偶见于山坡。
栽培繁殖
种子繁殖。花果期夏秋季或几全年。
生活习性
直立草本或为半灌木状。一般性农田和草坪杂草,多生长于荒地、山坡、路旁,喜生于湿润环境,海岸沙地也能生长。
一般性杂草。为常见农田和草坪杂草。
价值
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黄酮和二萜等。阿迈灵、薏苡素、scopadulcic acid B和scoparic acid A等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压、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