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味道(211)(袁明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你所不知道的味道(211)》是中國當代作家袁明秀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你所不知道的味道(211)
蜀河鎮,因為這條河而得名。這是一座千年古鎮。
巍巍秦嶺的余脈在北,綿綿巴山余脈在南,滔滔漢江,就從這兩條山嶺間漫漶而過。
蜀河古鎮就被蜀河和漢江環抱着。
這裡是一個回族聚集區,回族同胞重視飲食,並將飲食與營養健康、生活常識、生活禮儀等有機結合,形成獨具特色的「蜀河回民八大件」。
蜀河古鎮上的穆斯林在飲食文化上,嚴格遵守《古蘭經》的飲食規定,只吃清真食品。
蜀河古鎮地處秦嶺以南,氣候濕潤,四季分明,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古鎮北面的川道地區出產水稻、小麥、玉米、多種時令蔬菜,物資豐饒,古鎮回族的食物主要以大米、麵食為主。最能體現古鎮回族特色的正是這久負盛名的「蜀河回民八大件」。
「蜀河回民八大件」是蜀河古鎮回民獨特的飲食風俗習慣,由於這種席面以葷菜為主,製作過程非常複雜,一個人很難單獨完成這個浩大的工程,需要專人打下手。所以,通常是在重要的日子裡,或者是有重要的客人光臨,才做完整的席面。它反映的,不僅僅是古鎮獨特的飲食文化風貌,整套席面以葷菜為主,更是體現了古鎮回民熱情好客的待客之道。
在我還在上中學時,我的父親母親就手把手教我做這種席面中的每一道菜了。只是,一套完整的「回民八大件」所需要的食材非常廣泛,它涉及到雞、魚、牛、羊、四時蔬菜、乾菜、豆製品、幾十種調味品等等。因為它的烹飪手法多以蒸、慢燉為主,所用廚具非常繁多,還因為在用餐時,非常講究規矩和禮儀,所用餐具也極為複雜、講究。尋常家庭通常在平日裡,或者是重要節日裡,只做其中的一道或幾道菜。
那天,我妹妹家搬新居,我便有機會參與了從宰牲,到製作,再到上席等整個過程的全套 「蜀河回民八大件」。
那天,來妹妹新居掌勺的大廚師是我母親的一個堂弟,我叫他三舅。
三舅名叫王自朝,今年才六十歲,在古鎮上的威信很高。他的廚藝非常高超。不過,三舅是從不肯輕易幫人做八大件席的,這其中的原因,我無從知曉,也不好直接問三舅本人。三舅要是肯出手,要麼,主家一定是他鍾愛的人,要麼,主家是很有威望的人。
三舅能樂意接受我妹妹、妹夫的請求來幫忙,一個原因是因為三舅重情義,敬重我的父親母親,還有一個原因是心疼我的妹妹。
和我三舅一道被請來做八大件席面的廚娘,還有我母親的一個表妹,名字叫馬順芝,今年五十多歲了,因為乳名叫女女,從小,我母親就讓我們姐弟三人叫她女女姨,幾十年了,我們一直這樣叫她。
請來的廚娘里,還有一位是我住在古鎮馬家坡的本家嫂子,名字叫孫春鳳,一個微胖的四十多歲的賢惠女子,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幹,又特別善解人意。
我雖然會做「回民八大件」中的每一道菜,可是,真正全套席面的烹飪過程,我還從來沒有全程系統見證過。這一天,我主動要求給我的女女姨和嫂子打下手,我要全程親歷完整版的「蜀河回民八大件」的烹飪過程。
院壩里宰羊的場子才剛剛被收拾利索,好幾個廚房裡都紛紛飄出醇香的肉香了。
那一天的場合,頭戴禮拜帽的三舅更像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大將軍,大氣的指揮頭戴蓋頭的女女姨和嫂子,他們三人分工明確、通力合作、有條不紊。
幾口特大號的鋼筋鍋里添足了清水,放進蜀河當地散養的整隻柴雞和羊骨頭,加上蔥、姜、干辣椒、花椒等十餘種調料,先用武火燒開,再用文火慢燉。這是一舉兩得的做法,雞燉熟之後是「蜀河回民八大件」的第一道熱菜,一鍋濃香的清亮的高湯也應運而生。
為了保持菜餚的營養和口感,「回民八大件」所有的熱菜都要經過或蒸、或油炸、或先油炸再蒸的複雜烹飪過程。
刀工也是極講究的。做蓮菜合子和肉丸子需要的肉餡,三舅他們是從來都是精選上等的後腿肉,先切成條,再手工剁成餡兒。我精於美食的父親母親早就告訴過我,用手工剁成的肉餡兒彈力好,肉香。而絞肉機絞出來的肉餡兒在口感上就稍遜一籌了。
後腿肉剁茸盛入大盆之後,見證廚師功夫的時刻到了。
這一大盆羊肉餡,再過一會兒就會成為主菜羊肉丸子和蓮菜合子的餡兒料了,它調製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這兩道熱菜的口感了。
加凋料,是這一道羊肉丸子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就像中國所有的大廚一樣,調料的種類、數量,完全是在長期的操作過程中自己憑藉悟性和經驗摸索出來的,一百個廚師就有一百的獨家秘笈,根本就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
對於蜀河回民來說,最在乎的就是這調進菜里的最家常的鹽了。蜀河回民看重的是蒸碗的質地和口感,蒸菜入口醇香,回味綿長則是檢驗蒸菜是否成功的一個標準。「百味鹽為首」,單單是這一種樸素的調味品鹽,對於廚師本身就是一個挑戰!這鹽,若是放淡了,那麼,再優質的食材,也會食之無味;若是放重了,就會遮蓋食材本身的鮮香。
在這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上,身經百戰的幾位廚師顯得遊刃有餘。他們在調味品的配置上,既照顧了大眾的口味,又迎合了對食物味道極挑剔的人的口味。
做蓮菜合子的蓮菜也是極其講究的。七孔蓮菜澱粉含量較高,水分少,糯而不脆,做蓮菜合子最適合不過。精選出來的蓮菜洗淨、刮去外皮,橫截面切成筷子般厚的片,但並不切斷,從切開的截面上加進羊肉餡兒,再把兩片蓮菜片合攏,這樣,蓮菜的每一個小孔都充滿了肉餡兒。
食材在三位廚師的準確拿捏間,微妙的變化着。調餡兒、像變魔術一樣的擠肉丸、夾肉餡兒、滾麵粉、裹蛋液、下油鍋、觀火候、速起鍋,一路精彩
炸制羊肉丸兒和蓮菜合子,最講究火候,這是這兩道蒸菜的第一道工序,要想使丸子和蓮菜盒子酥而不老,油溫和時間極其關鍵,油溫必須適中,時間上更不能相差分毫。三舅他們三個,往往會根據食材爆發出細微的爆裂聲來準確地判斷出鍋的時機。食材的出鍋,跟下鍋、炸制一樣乾淨利落,這兩道菜,對火候的考究,有着教科書一般的嚴格。
油炸後的羊肉丸兒和蓮菜合子,還是半成品。它們一律表皮微黃,內瓤鮮嫩,如同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產品一般,但它們卻真真切切地帶着純手工製作的特別的味覺密碼。
它們被涼置在偌大的盆里,靜等廚師把它們配上或過油豆腐、或焯過水的蘿蔔,用調味品醃製過的紅薯塊兒和洋芋塊兒,裝碗上蒸籠。和它們一起上蒸籠蒸製的,還有紅燒牛肉和粉蒸羊肉。
在八大熱菜當中,粉蒸羊肉和羊肉丸子湯、蓮菜合子占有同樣的分量,它同樣是「蜀河回民八大件」席面的主角。
在蜀河回族人看來,只有蜀河當地的山羊肉蒸出來的粉蒸羊肉才是世界上最美味的蒸肉。
在蜀河當地,幾乎家家戶戶,包括漢族人都或多或少養着山羊。這種羊以山上的雜草為食,以肉質酥嫩,滋味鮮美而深受當地及外地人們喜愛。
三舅他們三個,已經從羊肋部取下蒸羊肉的食材了。這個部位的羊肉因為帶着肋骨,回族人都知道,貼骨的肉,最鮮香、最酥嫩,用這個部位的羊肉配上蜀河當地出產的紅薯、苞谷面,蒸出來的羊肉,每一塊兒肉、每一塊兒紅薯、每一粒苞谷面,都會散發出一股撲鼻的異香,口感綿密,軟糯滋潤,無論是主角羊肉,還是配角紅薯、苞谷面,只需品嘗上一小口,就已經享受到了那種浸潤到了肉、紅薯、苞谷面的靈魂裡面的無窮香味了。
為了最大限度保證菜餚的營養成分不流失,也為了保證菜餚的口感,還為了表示對客人的敬意,所有的熱菜都是先製成半成品,然後放進蒸籠里蒸製。
這蒸製的火候要把握的恰到好處。蒸的時間太久,蒸餾水就會落入蒸碗中,影響口感,蒸製的時間太短,則肉質生硬,肉的醇香不能調動釋放出來,也是一大敗筆。
這一天,妹妹、妹夫和三舅配合的嚴絲合縫。他們準確地計算出每一期開席的時間,又準確地把握好蒸碗上籠的時間。蒸製三個小時,絲毫沒有差錯。
作者簡介
袁明秀,筆名冷月無聲,女,回族,小學教師,陝西省旬陽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