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从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从伯拼音是cóng bó,指父亲堂兄[1]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卷第二·风操 慕贤》:“河北士人,虽三二十世,犹呼为从伯从叔。”这个称呼语(可能是中古方言)体现随意不拘的方言属性。“从伯裹义”具有泛指的性质。

祖父的亲兄弟之子而年长于父者,即父亲的堂兄称之为从伯,也有作从伯父。相当于现在的堂伯。从伯、从叔合称为从父。

诠释

古述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卷第二·风操 慕贤》:“河北士人,虽三二十世,犹呼为从伯从叔。”这个称呼语(可能是中古方言)体现随意不拘的方言属性。“从伯裹义”具有泛指的性质。

今注:“虽三二十世”前省略“父之诸从兄弟”。诸从兄弟即从父兄弟、从祖兄弟、族兄弟等,相当于唐代广泛使用的从兄弟、再从兄弟、三从兄弟,相当于现代广泛使用的亲堂兄弟、远堂兄弟。

今释

【从伯本义】祖父亲兄弟之子而年长于父者,即父亲的堂兄称之为从伯,也有作从伯父。相当于现在的堂伯。从伯、从叔合称为从父。

【从伯裹义】南北朝时河北的士人,除伯父外,笼统地称呼(直呼面称)父亲的亲堂兄、远堂兄为从伯。

典例注析

(1.1)《晋书·帝纪第三·武帝》:“[晋武帝司马炎]封皇叔祖父孚为安平王……皇从伯父望为义阳王……”

(1.2)《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深为从伯(从伯本义)敦【王敦】、导【王导】所器重。

(1.3)《晋书·王允之传》:总角,从伯敦【王敦】谓为似己,恒以自随,出则同舆,入则共寝。敦尝夜饮,允之辞醉先卧。……舒卒,去职。既葬,除义兴太守,以忧哀不拜,从伯导【王导】与其书曰:“太保、安丰侯以孝闻天下,不得辞司隶;和长舆海内名士,不免作中书令。吾群从(群从兄弟)死亡略尽,子弟零落,遇汝如亲,如其不尔,吾复何言!”

(2)《陈书》:虞荔,字山披,会稽馀姚人也。祖权【虞权】,梁廷尉卿、永嘉太守。父检【虞检】,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荔幼聪敏,有志操。年九岁,随从伯阐【虞阐】候太常陆倕,倕问《五经》凡有十事,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又尝诣征士何胤,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胤言之于王,王欲见荔,荔辞曰:“未有板刺,无容拜谒。”

(3)明·叶盛《水东日记·郑氏先世回定仪状》:“从伯 元方 ,见任从政郎,前严州桐庐县丞。”

参考资料

  1. 从伯的意思,千篇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