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亨利·路易斯·史汀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亨利·路易斯·史汀生

圖片來自BBC NEWS

出生    1867年9月21日日

逝世    1950年10月20日

母校    哈佛大學耶魯大學

曾擔任   美國國務卿

任期    1929年3月28日-1933年3月4日

知名於   美國政治家

專業領域  律師、外交官

亨利·刘易斯·史汀生Henry Lewis Stimson,1867年9月21日-1950年10月20日),生於紐約個富裕家庭。為美國政治家,曾為美国战争部长菲律賓總督美国国务卿

就讀於馬薩諸塞州安多弗菲利普斯學院,獲得了學士學位。耶魯大學學位,1890年畢業於哈佛法學院

1906年,西奧多·羅斯福任命他為紐約南部地區聯邦檢察官。1910年,代表共和黨參選紐約州長落敗。

1911年,威廉·霍華德·塔夫脫任命為戰爭部長。一戰爆發,他負責幫助比利時的人民。當美國成為交戰國,他在法國當砲兵長。

1918年至1926年間,他偶爾擔任拉丁美洲特使,調解1925年智利秘魯之間的爭端,並於 1927年談判結束尼加拉瓜內戰。同年,卡爾文·柯立芝總統任命史汀生為菲律賓總督,直到 1929年3月被任命為國務卿為止。

1929年,赫伯特·胡佛命他為國務卿。1929年12月,曾回应中华民国调停中东路事件的请求,谴责苏联违反《非战公约》。

1930年代,他成為倫敦海軍會議美國代表團主席,後來又當上日內瓦裁軍會議美國代表團主席。史汀生個人十分反對日軍侵華的行為(九一八事變),而美國當時亦宣布不承認日軍的行動,即史汀生主義。會議成功地限制了最大海軍強國之間的海軍競賽,儘管日本將在1935年退出該協議

1931年日本佔領滿洲後,史汀生闡明了後來被稱為“史汀生主義”的內容,即美國不會承認美國的條約權利因侵略而減少。他還試圖限制戰爭債務的經濟影響,但未成功,但因美國國會通過霍利-斯穆特關稅 (the Hawley-Smoot Tariff)而受阻。

1940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命他重返戰爭部。

他是曼哈頓計劃的領導人格羅夫斯將軍的直屬上司。

1945年在選擇對日原子彈轟炸目標時,由於史汀生曾與妻子去京都渡蜜月,他深知京都的歷史和文化價值,而力排眾議令京都免於受原爆毀滅。[1]

他使得摩根索計畫不能實現。

前任:
雅各布·M·迪金森
美国战争部长
1911年-1913年
繼任:
林德利·M·加里森
前任:
尤金·亞倫·吉爾摩
菲律賓總督
1927年-1929年
繼任:
尤金·亞倫·吉爾摩
前任:
弗兰克·B·凯洛格
美国国务卿
1929年-1933年
繼任:
科德尔·赫尔
前任:
哈利·H·伍德林
美国战争部长
1940年-1945年
繼任:
罗伯特·P·帕特森


視頻

Henry L. Stimson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