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亞洲金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亞洲金貓
亞洲金貓
原圖鏈接  

中文學名:金貓
拉丁學名:Catopuma temminckii
別稱:亞洲金貓、原貓、紅椿豹、芝麻豹、狸豹、烏雲豹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綱:真獸亞綱
目:食肉目
亞目:裂腳亞目
科:貓科
屬:金貓屬
種:亞洲金貓
亞種:3亞種
命名人及年代:Vigors & Horsfield,1827
同義學名:Pardofelis temminckii
同義學名:Felis temminckii
英文名稱:Asiatic Golden Cat
英文名稱:Golden Cat
英文名稱:Temminck's Cat

亞洲金貓(學名:Catopuma temminckii ) [1]:體重10-15千克,體長78-100厘米。尾長48厘米,約為體長的一半左右。體毛呈黃色,背脊呈棕黑色。眼角前內側各有一條白紋,長約20毫米,其後為一棕黃色寬紋,一直向後伸展至枕部,其兩側有黑紋。眼下有一白紋延伸至耳基下部,其上、下緣均具明顯黑線。耳背呈黑色,耳基具灰色毛。喉和前胸部有淡黑色橫紋或花斑點。頭部花紋衡定,但毛色變異很大,有些個體的背毛黑棕,且具美麗而不規則的花紋。通常斑點只在下腹部和腿部出現,某些變種在身體其他部分會有淺淺的斑點。[2]有些個體全身花白褐色主要有3個色型,亮紅色(紅金貓)到灰棕色、暗灰褐色(灰金貓]])和全身斑點者(花金貓)。棲息於熱帶和亞熱帶的濕潤常綠闊葉林、混合常綠山地林和乾燥落葉林。除在繁殖期成對活動外,一般獨居,夜行性,行動敏捷,善於攀爬,肉食性,食物種類主要是嚙齒類、亦包括鳥類、幼兔和家雞,以及麂和麝等小型鹿類。交配期多在初春,每胎1-3仔,分布於東南亞中南半島中國

形態特徵

亞洲金貓是中等大小的貓科動物。體長116-161厘米;尾長400-560毫米,是體長的一半到三分之一;體重12-15千克。雄性體重13.5千克,體長91厘米,尾長41厘米,右後爪18厘米,耳朵5.5厘米,右上角犬齒16毫米。亞洲金貓的雌性比雄性小。雌性體重7.9千克,體長77厘米,尾長39.5厘米,後腿長15.5厘米,右上角犬齒13毫米。頭骨較大而骨質顯輕薄。頂部平寬、腦室部大而圓。從眶前緣至前頜骨前端的距離超過眼眶直徑長度。鼻骨較寬,額骨前中部略凹陷。眶後突與顴骨額突均細而尖。顳嵴淺而低、分列左右呈弧形,僅後部癒合成短的矢狀嵴,人字嵴發達。聽泡圓而突。翼間孔前緣橫向,非呈尖形。其中央有時具小凹痕,翼狀突纖細而極尖。三個色型的個體,頭骨上未見有任何差異。在貓類中是外耳顯著能動者,聽覺頗佳。肌肉發達,腿長,尾長。牙齒的齒式=30。門齒呈一橫列,上下頜第三門齒均較大。第一上前臼齒呈釘狀,極小或缺失。上臼齒小、橫列。亞洲金貓毛色很複雜而多樣。包括金棕色、棕色、黑色、狐狸紅色和灰色。依體色和斑紋可大略區別為3個色型。即俗稱的紅金貓、灰金貓和花金貓。三者既彼此有別亦存有混雜和過渡,但以紅金貓色型者在數量上占多數。在體色變異上,由類似赤麂的亮紅色(紅金貓)到灰棕色、暗灰褐色(灰金貓)。兩者體背面全無斑點,從而與全身斑點者(花金貓)不同。前二者僅在四肢上部、體腹面略現模糊的斑點或斑紋。而後者除腹面、四肢具斑點外,在灰棕色身體背面布滿不規則的環斑。深棕色的中空環斑,四周襯以棕黑色邊緣。背中線由斷續長斑組成2條縱紋,由頸背延伸至尾根。三者雖然存在明顯差別,但更有共同特點。面部斑紋頗一致,頸背處均呈紅棕色澤,背中線處毛色深或具縱紋。耳背面皆為黑色,耳基部周圍灰黑色混雜。尾均為二色,上面似體色,下面淺白色。尾末端同為白色。兩眼內角各有一條寬白紋,其後聯接棕色紋直至後頭部。棕色紋兩側,各有細黑紋伴襯。面頰兩側,各有一條兩側棕黑色的白紋,自眼下方斜伸至耳下部。頸背部和體側的毛,基部3/4為淺灰色,其上為暗褐色環,末端棕色;但毛尖端的顏色不一,或黑或為白色。體毛末端顏色的深淺不同,黑色毛尖和白毛尖二者比率的大小和數量上的或多或少就導致毛色差異以至色型的變化。一方面,從紅棕、粉紅棕色的淺淡毛色,逐漸混雜有白色,以至灰棕、棕褐或褐色與白色混雜的深暗毛色。後者在棕褐色上,類似敷上一層白霜,俗稱為芝麻斑。在兩色型間,亦有難於區分的少數個體,前部色淺,體後部色深並具芝麻斑。此外,少數紅金貓皮和灰金貓皮,在脅部、四肢上斑點多而明顯。更在頸部、肩部具有淺色、模糊的、形狀不規則的大片花紋在體毛長度上,三者略有差別。若同屬冬皮,花金貓、灰金貓毛長絨厚,紅金貓皮,毛短些絨亦薄。

棲息環境

棲息於熱帶和亞熱帶的濕潤常綠闊葉林、混合常綠山地林和乾燥落葉林當中。它們也會生活在灌叢、草原和開闊多岩的地區,根據已有的記錄,亞洲金貓曾出現在不丹境內一處遍布矮杜鵑和草甸的高海拔地區。

生活習性

亞洲金貓除在繁殖期成對活動外,一般獨居,夜行性,以晨昏活動較多,白天棲於樹上洞穴內,間下地活動,行動敏捷,善於攀爬,但多在地面行動。活動區域較固定,隨季節變化而垂直遷移。金貓聽覺很好,是貓類中外耳活動最為靈活的一種,可以收聽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微小聲音,仿佛是「活雷達」,它性情凶野、勇猛,故有「黃虎」之稱。食物種類主要是嚙齒類、亦包括鳥類、幼兔和家雞,以及麂和麝等小型鹿類。亦可攻擊幼小的水牛,因其鋒利的犬齒尚不夠粗強有力,不易穿透老牛頸部的皮肉。

分布範圍

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泰國、越南。
中國分布在西藏、安徽、四川、雲南、廣西、廣東、福建和江西等省。

繁殖方式

亞洲金貓全年可繁殖。雌性亞洲金貓發情持續6天,每39天重複一次。妊娠持續81天。雌性每窩產1-3個幼仔,出生時平均體重250克。在野外,有些雌性被觀察到在空心樹下分娩。小仔在6個月時斷奶,儘管在短短的9個月內就可以獨立,但平均12個月獨立生活。雌性在19-174個月內達到性成熟,雄性在24-156個月內達到性成熟。亞洲金貓在野外很難觀察。動物園試圖繁殖這個物種,這可以進一步的揭示亞洲金貓的交配行為和生物系統的信息。這個物種沒有固定的繁殖季節,但在四月、五月或六月不會分娩。在動物園裡,幼崽會在9-12個月內離開母親,斷奶一般在6個月。這表明母親在斷奶後仍然養護幼仔。在動物園裡,父親與幼仔沒有任何關係,這也可能是野外不照顧的象徵。

種群現狀

亞洲金貓評估為近危。然而,這個物種的數據普遍缺乏,沒有密度估計或數量數據,難以評估物種的真實狀況。根據所掌握的數據表明,由於棲息地廣泛喪失和在其分布範圍內的偷獵,該物種自2000年來經歷了20%以上的人口數量下降,接近30%。這種下降模式會繼續下去,並且表明亞洲金貓的數量和種群非常接近符合弱勢地位的條件。亞洲金貓已被記錄在東南亞的十二個國家。然而,儘管分布相當廣泛,但它在印度,孟加拉國和尼泊爾的存在是有限的和不完整的。據報道,柬埔寨東部,老撾,越南和中國南方不常見,在中國和越南的記錄急劇下降。自2005年以來在越南尚未記錄,在中國雲南四川廣西江西省進行的廣泛調查僅三次記錄了亞洲金貓(2014年,北京林業大學未發表的數據,中文國家林業局未發表的資料)。這兩個國家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被淘汰。截止2013年,亞洲金貓在不丹,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分布範圍比較廣泛,但人們認為這些地區的數量正在下降。亞洲金貓最顯着的威脅被認為是棲息地喪失和偷獵。儘管這些物種偶爾是由退化或改變的棲息地記錄下來的,但它主要是一種依賴於森林的物種,因而受到其整個範圍內顯着的棲息地喪失和破碎的威脅。雖然東南亞的森林砍伐率略有下降,但從2000年到2010年間,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每年約100萬公頃(FAO 2011)。土地轉化對亞洲金貓也是一種威脅,即使在不丹這樣的國家,如果這個物種被認為享有相對保護的地位,那麼水力發電項目的增加就有可能對這個物種產生負面影響。被認為在許多地區偷獵的物種正在增加,因為它通常是銷售其毛皮和身體部位的目標。越來越多的亞洲金貓可能成為虎皮和骨頭的替代品。在越南,已經發現了幾隻被沒收的亞洲金貓皮毛,類似於獵取虎皮。它們也是一些地區捕獵其他動物而禍及的受害者。最後,有跡象表明,越來越多的亞洲金貓因為捕食牲畜(主要是家禽)而被殺害。種群分布不零散,該種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金貓面臨的主要威脅是森林破壞和非法狩獵,而這兩種威脅在它的整個分布範圍內十分普遍,但是對威脅的規模和程度人們知之甚少。亞洲金貓皮張在中國和緬甸是大宗商品,在這兩個國家存在很高的狩獵壓力。《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中的數據顯示,中國分布的金貓種群數量約為3000-5000隻(汪松,1998)。中國沒有實際地針對金貓開展的研究項目,但該物種在2008、2009年的四川省和陝西省的紅外自動觸發相機監測中均被拍攝到。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近危(NT)。

相關報導

2016年9月,中國四川省新龍縣環林局與貓盟CFCA共同啟動了新階段野外貓科動物調查工作。至2017年11月,調查並確認四川甘孜州新龍縣分布有亞洲金貓。
2018年8月15日,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紅外線觸髮式相機,捕獲到野生亞洲金貓的影像。此次拍攝點位海拔為4280米。


視訊

亞洲金貓,中國新一代森林之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