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云淡风轻(曾福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云淡风轻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云淡风轻》中国当代作家曾福来的散文。

作品欣赏

云淡风轻

熬过了漫长的冬天之后,融化的心开始躁动起来。寒冷的阴沉还没有远去,我的身心早已走出户外,走向草长莺飞、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风是美好的,空气里弥漫着温柔,“吹面不含杨柳风”。蓝蓝的天空,飘荡着数朵悠悠的白云......

家乡是我的摇篮,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乡的一山一水让我留恋,家乡的一草一木让我难忘。

青山不老

在美丽的青山湖后梢,有一座山叫木鱼山,山势不高,但形态多姿。从西往东看,像磨子;从北向南看,这座山形似木鱼;从东往西看,山似虎头;从南向北看,木鱼山好像一个巨大的人头。对于山的真名却很少有人知道。

俗话说“一山一形一典故”。关于木鱼山的典故,却是一个带有梵意,颇具佛教色彩的传说。

很早的时候,木鱼山没有名字。沈桥湾“寅葬卯发”后,徐姓不仅财源滚滚,而且人丁兴旺。从沈桥湾远看木鱼山,像个石磨,人们谈说到这座山,就把它叫“磨子山”,由于“磨子山”说起来有些别扭,于是就干脆去掉中间一个“子”字,叫“磨山”,时间一久,传白了,就把它叫作“木尔山”,或叫“磨尔山”。

徐姓有了万贯家财后,从江南请来木匠,在沈桥湾造起“九龙厅”,一时轰动乡里,引起周围很多人嫉妒。木鱼山在沈桥湾的正东方向,和九龙厅遥遥相对,为了坏徐家的风水,于是有人将这座山改叫“末日山”,咒骂徐家的末日不久就要到来。

一天,一位禅师带着一个弟子远游到沈桥湾,眼看天色已晚,禅师想在此借宿,来到一户人家,主人见禅师慈眉善目,不敢怠慢,慌忙迎进家里,做了一桌斋饭,腾出一间房给禅师和弟子留宿。饭后不一会,开始刮风下雨,禅师和弟子及东家都早早上床休息了。

半夜时分,风雨越来越大,禅师突然被小孩的哭声和门外的狗吠声惊醒。禅师定了定神,顿觉户外有一股妖气盘绕。禅师拿出木鱼,边敲边念念有词。不到半个时辰,小儿不哭了,狗也不再叫了。

天明,渐渐放晴。禅师拿着一个罗盘,出门走了走,想看看昨晚到底是怎么回事。房东一见禅师就赔礼道歉:“昨夜小儿哭闹,恐影响了大师休息,还望多多原谅。”禅师意味深长的说道:“无妨无妨。只是此地可不太清净啊。”东家回道:“是啊是啊,一到晚上,就觉得阴森恐怖,风雨之夜,更是不敢出门。”禅师闭目沉思了一会,吩咐房东将附近的乡亲都叫过来。禅师指着木鱼山对众人说道:“我跟你们说件事,是有人在对面的山上做了手脚,暗害你们徐家,不用多久,你们这里要出大事的”。众乡亲一片惧色,有人说道:“我们只得搬家了。”禅师挥了挥手道:“不可不可。此地乃风水宝地,人杰地灵。不出百年,便会房屋千间,明灯万盏,人才辈出。”众人忙跪地磕头:“求大师化解妖气,救救我们。”“我佛慈悲,阿弥陀佛!”禅师慢慢从佛袋中掏出一个木鱼,道:“这是我师傅传给我的法器,极具法力,你们将木鱼安放在对面的山上,可保此地妖气全除,万代平安。”房东接过木鱼,众人跪在地上目送禅师和弟子远去。

乡亲们按来禅师的吩咐,安放好木鱼,果然此后平平安安,于是人们便将此山称呼为“木鱼山”。木鱼山风水绝佳,明末清初,这里建有三圣庵一座,香火旺盛多年。晨钟暮鼓,木鱼声声,梵音袅袅,此山、此景、此声、此音交杂在一起,把人的精神带到最高境界,让人浮想联翩......民国初期,三圣庵因门庭冷落,无人问津,庙宇自然塌落。

木鱼山山顶呈龟背形,面积很大,站在山顶,视野开阔,南北两边风光尽收眼底。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木鱼山是抗日军事瞭望所,山顶插有红旗,当时日本鬼子驻扎在南边不远处的孙家畈,遇有敌情,就将红旗放倒,抗日部队一边组织转移群众,一边做好战斗准备。

木鱼山物产丰富。不仅盛产竹木、茶叶,而且矿藏丰富,1958年黄龙村在黄家院家山大炼钢铁,曾在这里采过矿石,在木鱼山西南边的山脚下至今留下一个很大很大的矿坑,在此山东边的山脊从山脚到山顶现还有一个很长很长沟槽,两米左右宽,一米左右深,这是当年在探矿、采矿时所挖。

木鱼山负氧离子高,是个登山、健身、养性的好地方,一年四季景色皆美。

春天的木鱼山生机勃勃。万物复苏,鸟语花香,彩蝶飞舞,满山的映山红竞相开放,还有各种的野花,芳香四溢,沁人心脾,随着徐徐春风,芬芳在山村中飘荡。

夏天的木鱼山郁郁葱葱。绿树成荫,山雀飞翔,黄莺啼唱,蝉鸣声声,一排排白鹭上下翻飞,在这里栖息,从盛夏到仲秋,山上一片“洁白”,栖满了白鹭。风儿吹动着树叶沙沙地作响,徜徉在其间,尽受自然之乐。呼吸着山野间青草味的鲜活空气,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绿是年轻的象征,是生命的象征,此时的木鱼山生命力显得特别旺盛。目光随便转转,到处感受到“绿”的涌动,“绿”的延续和“绿”的创意。 [1]

作者简介

曾福来,中共党员,安徽省庐江县卫生健康委员会机关干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