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雲淡風輕(曾福來)

雲淡風輕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雲淡風輕》中國當代作家曾福來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雲淡風輕

熬過了漫長的冬天之後,融化的心開始躁動起來。寒冷的陰沉還沒有遠去,我的身心早已走出戶外,走向草長鶯飛、萬紫千紅的春天。

春天的風是美好的,空氣里瀰漫着溫柔,「吹面不含楊柳風」。藍藍的天空,飄蕩着數朵悠悠的白雲......

家鄉是我的搖籃,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家鄉的一山一水讓我留戀,家鄉的一草一木讓我難忘。

青山不老

在美麗的青山湖後梢,有一座山叫木魚山,山勢不高,但形態多姿。從西往東看,像磨子;從北向南看,這座山形似木魚;從東往西看,山似虎頭;從南向北看,木魚山好像一個巨大的人頭。對于山的真名卻很少有人知道。

俗話說「一山一形一典故」。關於木魚山的典故,卻是一個帶有梵意,頗具佛教色彩的傳說。

很早的時候,木魚山沒有名字。沈橋灣「寅葬卯發」後,徐姓不僅財源滾滾,而且人丁興旺。從沈橋灣遠看木魚山,像個石磨,人們談說到這座山,就把它叫「磨子山」,由於「磨子山」說起來有些彆扭,於是就乾脆去掉中間一個「子」字,叫「磨山」,時間一久,傳白了,就把它叫作「木爾山」,或叫「磨爾山」。

徐姓有了萬貫家財後,從江南請來木匠,在沈橋灣造起「九龍廳」,一時轟動鄉里,引起周圍很多人嫉妒。木魚山在沈橋灣的正東方向,和九龍廳遙遙相對,為了壞徐家的風水,於是有人將這座山改叫「末日山」,咒罵徐家的末日不久就要到來。

一天,一位禪師帶着一個弟子遠遊到沈橋灣,眼看天色已晚,禪師想在此借宿,來到一戶人家,主人見禪師慈眉善目,不敢怠慢,慌忙迎進家裡,做了一桌齋飯,騰出一間房給禪師和弟子留宿。飯後不一會,開始颳風下雨,禪師和弟子及東家都早早上床休息了。

半夜時分,風雨越來越大,禪師突然被小孩的哭聲和門外的狗吠聲驚醒。禪師定了定神,頓覺戶外有一股妖氣盤繞。禪師拿出木魚,邊敲邊念念有詞。不到半個時辰,小兒不哭了,狗也不再叫了。

天明,漸漸放晴。禪師拿着一個羅盤,出門走了走,想看看昨晚到底是怎麼回事。房東一見禪師就賠禮道歉:「昨夜小兒哭鬧,恐影響了大師休息,還望多多原諒。」禪師意味深長的說道:「無妨無妨。只是此地可不太清淨啊。」東家回道:「是啊是啊,一到晚上,就覺得陰森恐怖,風雨之夜,更是不敢出門。」禪師閉目沉思了一會,吩咐房東將附近的鄉親都叫過來。禪師指着木魚山對眾人說道:「我跟你們說件事,是有人在對面的山上做了手腳,暗害你們徐家,不用多久,你們這裡要出大事的」。眾鄉親一片懼色,有人說道:「我們只得搬家了。」禪師揮了揮手道:「不可不可。此地乃風水寶地,人傑地靈。不出百年,便會房屋千間,明燈萬盞,人才輩出。」眾人忙跪地磕頭:「求大師化解妖氣,救救我們。」「我佛慈悲,阿彌陀佛!」禪師慢慢從佛袋中掏出一個木魚,道:「這是我師傅傳給我的法器,極具法力,你們將木魚安放在對面的山上,可保此地妖氣全除,萬代平安。」房東接過木魚,眾人跪在地上目送禪師和弟子遠去。

鄉親們按來禪師的吩咐,安放好木魚,果然此後平平安安,於是人們便將此山稱呼為「木魚山」。木魚山風水絕佳,明末清初,這裡建有三聖庵一座,香火旺盛多年。晨鐘暮鼓,木魚聲聲,梵音裊裊,此山、此景、此聲、此音交雜在一起,把人的精神帶到最高境界,讓人浮想聯翩......民國初期,三聖庵因門庭冷落,無人問津,廟宇自然塌落。

木魚山山頂呈龜背形,面積很大,站在山頂,視野開闊,南北兩邊風光盡收眼底。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初,木魚山是抗日軍事瞭望所,山頂插有紅旗,當時日本鬼子駐紮在南邊不遠處的孫家畈,遇有敵情,就將紅旗放倒,抗日部隊一邊組織轉移群眾,一邊做好戰鬥準備。

木魚山物產豐富。不僅盛產竹木、茶葉,而且礦藏豐富,1958年黃龍村在黃家院家山大煉鋼鐵,曾在這裡採過礦石,在木魚山西南邊的山腳下至今留下一個很大很大的礦坑,在此山東邊的山脊從山腳到山頂現還有一個很長很長溝槽,兩米左右寬,一米左右深,這是當年在探礦、採礦時所挖。

木魚山負氧離子高,是個登山、健身、養性的好地方,一年四季景色皆美。

春天的木魚山生機勃勃。萬物復甦,鳥語花香,彩蝶飛舞,滿山的映山紅競相開放,還有各種的野花,芳香四溢,沁人心脾,隨着徐徐春風,芬芳在山村中飄蕩。

夏天的木魚山鬱鬱蔥蔥。綠樹成蔭,山雀飛翔,黃鶯啼唱,蟬鳴聲聲,一排排白鷺上下翻飛,在這裡棲息,從盛夏到仲秋,山上一片「潔白」,棲滿了白鷺。風兒吹動着樹葉沙沙地作響,徜徉在其間,盡受自然之樂。呼吸着山野間青草味的鮮活空氣,讓人感到心曠神怡。綠是年輕的象徵,是生命的象徵,此時的木魚山生命力顯得特別旺盛。目光隨便轉轉,到處感受到「綠」的涌動,「綠」的延續和「綠」的創意。 [1]

作者簡介

曾福來,中共黨員,安徽省廬江縣衛生健康委員會機關幹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