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祀其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
二祀其卣是故宫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简介
名称:二祀其卣
年份:商代
类型:青铜器
规格:通高38.4厘米,宽36.9厘米,重8.86kg
所属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藏品鉴赏
二祀其卣,通高38.4厘米,宽36.9厘米,重8.86kg。传1940年前出土于河南安阳。 椭圆腹提梁卣。盖、颈、圈足、提梁皆饰夔纹,颈中部两面饰小兽头各一。 该器外底铸铭文39字,盖及内底各铸“亚獏父丁”4字,是现存商代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几件之一。外底铭释文如下: 丙辰,王令(命)(音义) 其兄(贶)丽,殷 于夆,田雍。宾 贝五朋。在正月,遘 于妣丙,肜日,太乙(音是)。 唯王二祀。既 (音扬)于上下帝。 (丽:《周礼·校人》“束帛丽皮。”《注》“两皮也。”指一对兽皮。兄(贶):即赏赐。宾:金文通例,王派使者出使诸侯称“使”,被使者按例需对使者有所馈赠,馈赠称“宾”。 ) 铭文大意是:商纣王命令其去夆地发布政令,在雍地田猎,并赠送夆地酋首一双兽皮。酋首返赠其五串贝。时值商纣王二年正月丙辰日,举行肜祭,祭祀太乙的配偶妣丙的日子。其对天上的上帝和地上的商王都作出了贡献。 这件铜器的铭文对研究商代晚期王室与周围方国的关系以及商王室的祭祀制度、殷国制度、历日制度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有的学者怀疑这件卣的铭文是伪刻的。为此,我院对该卣进行了X射线检测分析,经透视光片验证,器物铭文部分与器底及圈足是一整体,没有焊接痕迹,可以排除伪铭的可能。
藏馆介绍
故宫博物院,简称故宫或北京故宫,是位于中国北京紫禁城内的博物馆。其前身是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1]。 民国元年(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后仍居于宫内。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黄郛摄政内阁公布修正清室优待条件第五条,废除皇帝尊号,请废帝溥仪出宫。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师警卫司令鹿锺麟、警察总监张璧,于六日接管皇宫,封存文物。后经摄政内阁核准,经一年之整理,故宫博物院于民国十四年国庆节(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开幕。[2]它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为基础。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万人次,可以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博物馆。[3]。
参考文献
- ↑ “神道设教”中的人文精神,中国社会科学网,2014-5-6
- ↑ 故宫博物院将在北部新建北院区 已公布5份设计方案,观察者网,2016-10-25
- ↑ 论礼器的文化意义与哲学意义,道客巴巴, 201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