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九嫔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九嫔 指封建社会帝王之妾,等级位于后妃之下,在其他侍妾之上。故既可与妃合称"妃嫔",也可与其他侍妾合称"嫔御"。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九嫔 [1]

含义 帝王之妾

地位 后妃之下,在其他侍妾之上

记载 《礼记·昏仪》

名词释义

九嫔指帝王之妾。位于后妃之下,在其他侍妾之上。故既可与妃合称"妃嫔",

也可与其他侍妾合称为"嫔御"。嫔有帝女出嫁、帝王之妾、妻子死后美称等义。

历史沿革

《礼记·昏仪》则言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晋武帝依其说,置九嫔,即: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

南北朝时刘宋沿置,而以昭仪、昭容、昭华代三修,后来恢复三修

名目,置于三昭之下,将婕妤等降至九嫔以下。

齐武成帝时,设上嫔:光猷、昭训、隆徽,比三卿,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比六卿。

隋、唐复加调整,隋以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为九嫔。

唐初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

宋代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

金代后宫仿照汉制立了一套嫔御制度,明文确定: 皇后下设贵妃、贤妃、德妃三妃,正一品,同汉三夫人;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

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同汉九嫔。

明初有妃无嫔,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礼册立九嫔: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位在妃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