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乍暖還寒時候(趙正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乍暖還寒時候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乍暖還寒時候》中國當代作家趙正武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乍暖還寒時候

庚子春節,時令接近四九末,天氣已少了寒意。忙着單位的舊年掃尾事,卻按捺不住心頭的激動:就要回老家陪父母過年了!

激動心情被蒙上陰影是在元月20號。

當晚,久違的鐘南山院士突然現身央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存在人傳人,武漢已經有14名醫護人員被感染!一字一句,神情嚴峻,刺得人心裡一緊:莫非SARS「近親」又出江湖?儘管月初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已經因疫情關閉,但印象中只局限於武漢市區,感染人不多,未有證據表明會人傳人。第一次感到心中不安,但覺得應該還很遙遠!

第二天忙完,輾轉與武漢朋友取得聯繫。他是警察,愛人是護士,原本以為職業使然,年末忙累也正常,但他信息中寥寥一行字引起了我的警覺:我們會小心做好防護,渡過難關,也會盡職盡責履行使命,不會退縮和逃避!——無意間流露出的堅毅和果敢,卻讓我隱隱嗅出了疫情的火藥味。

再翻媒體消息,專家的結論依然是「可防可控」。我努力說服自己,也許類似於嚴重的區域性流感?但直覺告訴我,事情絕對沒有那麼簡單。

22號一大早,網上的新冠肺炎消息急劇增多,十幾個省市出現確診病例近五百人,蔓延速度極快,大有覆蓋全國的態勢,形勢明顯比我預想的糟糕。急忙跑了幾家藥店和醫院,口罩、消毒液均已售完,街上仍然人頭攢動,但帶口罩的人明顯多了,不由得心裡開始發毛。

冷靜想了想,我決定立即回老家看看父母,然後安心返回城裡過年。很快證明,我的這個決定是多么正確。

老家在三百里外的鄉下農村。路上經過幾個村鎮,村民們正趕年前的最後一個大集置辦年貨,瓜果蔬菜、豆腐粉條、日雜用品堆積成小山,炒涼粉、石子饃熱騰騰香氣四溢 ,春聯年畫紅彤彤掛成一面牆,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好不熱鬧。農村這種充滿煙火味的集市原本是我最留戀的地方,但這一次卻突然令我感到心焦和恐懼。

回到家囑咐父母千萬別出門,只說是一種肺炎特別特別嚴重,一定要離人群遠點。確認父母年貨充足,我便匆匆返城。

晚間傳來消息:三門峽市確診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擔心成為現實,危險近在咫尺!我立刻發動家人,連夜在網上搜尋防護和消殺用品。

23號,臘月廿九。清晨天降驚雷:武漢封城!決定10天建成武漢版「小湯山」醫院!多省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錯愕,震驚,惶恐!九省通衢,1400多萬人口的准一線大城市,採取「封城」這種人類歷史上尚無先例的雷霆手段,等於明白無誤昭告天下:武漢危急!全國危急!

一時間,「武漢封城」、「一罩難求」、「取消年夜飯」在朋友圈刷屏,難以置信,驚掉下巴!此刻,武漢按下暫停鍵,封一座城,護一國人,向全世界展示出最大的社會責任感!

24號,除夕,中國人最看重的舉家大團圓日。

在《春節序曲》的歡快優美旋律中,450名軍隊醫護人員緊急集結,顧不上吃團圓飯,連夜全副裝備專機馳援武漢。「車嶙嶙,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將士沙場秋點兵的肅殺嚴整,使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驟然變得緊張、凝重。

忍不住撥通武漢朋友電話。他剛進家門,聲音略帶沙啞,一連聲的感謝後,語調急促:發熱病人太多,醫院像搞春運。自己下社區執勤,愛人醫院全改成發熱肺炎診療,倆人一直都吃住在單位。今兒除夕回家陪孩子吃完飯再去值班。

兩口子都在「戰疫」最前線,我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哈,養兵千日,這些天早習慣了。也不知道啥叫怕,就一個字,「上」就完了!他雲淡風輕哈哈一樂反過來叮囑我:病毒傳染性強,染上會很麻煩,別嫌口罩、消毒費事,一定一定做好防護!

放下電話,我久久回不過神來。這個異乎尋常的大年夜,註定會在許多人生命里打下深深烙印,有人闔家歡樂團聚,有人逆行奔向戰場,有人拚命撐起希望,有人正陷水深火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這個除夕,風雷激盪、家國情懷、敬畏自然、生命渺小這幾個詞始終在我的腦際盤桓,年夜飯的美味佳肴也失去了誘人味道。

25號,整個中國取消春節歡聚一堂慶團圓傳統,開始進入全民防疫時間。

新年我接到的第一個電話,是我所在城市的醫院朋友打來的:正在報名應急醫療救援隊,隨時準備奔赴一線!新冠病毒症狀輕微,潛伏期長,傳播性強,無特效藥,防控難於SARS!

當天中央召開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專門聽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匯報。大年初一,打破慣例!隨即中央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向湖北派出指導組。湖北確診病例破千,武漢決定再建雷神山醫院。全國已有30個省份宣布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實行最嚴格的防控措施,覆蓋總人口超13億。因一座城,改變全國正常生產生活節奏,這在共和國的歷史上絕無僅有!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責任。新冠疫情來勢之凶,傳播之烈,範圍之廣,挑戰之大,前所未有。黨中央一聲令下,全國上下齊心協力、眾志成城,防控工作立刻有力有序有效開展,一場轟轟烈烈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在中華大地上全面打響。

雨雪淅瀝,防疫人員立即上路設卡執勤。大街小巷,防疫知識、衛生常識通過廣播、喇叭滾動向市民播出。口罩、酒精、消毒液全部斷貨,網上也是一貨難求。「 能讓武漢封城、北京所有廟會取消、賀歲電影全部下架、全國戒備百城空巷的,疫情一定嚴重到超乎我們的想象」、「仗打贏了,天天都是春節;輸了,這就是你的最後一個春節」……微信圈對疫情的解讀文字鋪天蓋地,字字驚心,繃緊了所有人的神經。

大年初二起,全民戰疫快速升級,開啟一幕幕史無前例。

近郊縣區的農村率先封閉隔離。挖掘機、推土機橫斷出入口,偏

僻路乾脆攔腰挖斷,村民持大刀長矛威風凜凜日夜鎮守,「帶病回鄉不孝兒郎,傳染爹娘喪盡天良」、 「今年過年不串門,來串門的是敵人,敵人來了不開門」…… 這些「土味」標語橫幅像泥石流一樣「無情」,卻又十分「硬核」,直抵人心!封村斷路,嚴禁出入,從來不曾見過的防範措施和堅決執行力,令人感動,震撼!

緊接着,政府宣布年假延期,復工、開學延後。市區公交等營運車輛全部封停,所有公園閉園,除生產經營藥品和蔬菜食品外所有工廠、商店停業。所有住宅小區實行網格化隔離管理,設立疫情防控卡點,志願者搭帳篷24小時值守,每家每天僅限一人次在規定時段持出門證採購生活用品。冬日暖陽下,街上除了身着馬甲的環衛工、志願者,和提着菜蔬、包裹嚴實、保持安全距離的「煮夫(婦)」,再也看不見悠閒的行者,喧囂擁堵的馬路一下子變得空曠、冷清,仿佛定格在凌晨的酣睡中,一幅長醉不醒的凍僵模樣,叫人心疼。晚上長街上懸掛的成串球形彩燈,也被人打趣說像冠狀病毒一樣刺眼令人生厭。

全民禁足,各自關門閉戶隔離病毒。全國確診和死亡數字急速攀升,三門峽也很快確診7人,密切接觸隔離的更多。繼防護物資後,米麵、紫外線燈、雙黃連搶購風潮接連上演。病毒二代變異、通過空氣傳播、網絡「磚家」說法,各種真假信息滿天飛,湮沒了春節假日的輕鬆和溫馨,傳遞着無盡的迷茫和焦灼。

全民皆兵,黨員先行。愛人首先接到任務,根據大數據的篩查對從疫區返鄉人員逐人進行電話排查,講政策,問行程,錄住處,了解身體狀況,上報篩選隔離。緊接着,我們都領受了「三無」家屬區的設卡值守任務。晨七時許出門,冒雪一步一滑一個半小時後到達執勤點,接班後即逐家摸底人員構成,定時登記居民出入,解釋攔阻非居民近前,好在民眾大都明事理,知輕重,肯自覺,讓我們在刺骨寒風裡感受到了濃濃暖意,也為能夠親身參與這一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感到欣慰!

「暴風眼」中心的武漢,醫護人員防護物資奇缺上網求助,官員面對鏡頭答非所問語無倫次,紅 十 字會冷漠積壓隨意處置救命物資,危重病人候不到床位微博哀鳴、鳴鑼求助,一時間,美麗江城成了揪心和悲憤的代名詞。曾幾何時,人們只記得武大櫻花爛漫,東湖荷葉田田,黃鶴樓上空悠悠,兩江天塹成通途,素以城區水域面積居國內城市之首為豪的大武漢,緣何此刻竟以這樣一種弔詭的方式進入國人的視野,讓人情不自禁迸出「惶恐灘頭說惶恐,伶仃洋里嘆伶仃」的詰問。

30號,傳來一個叫人心悸的消息:繼朋友愛人醫院多名醫護人員被傳染後,與她同宿舍的兩姐妹中又有一位確診。毫無疑問,她肯定也是最密切接觸者之一,但她很快抽空找人做了檢測排除後又跑回病房繼續三班倒。她的解釋:病人太多、太可憐,醫護少、防護衣少,我的身體我知道,這時候老人手必須頂上,和時間搶人命!

但是,專家再三強調病毒太「流氓」,「一檢」結果不準確!!他們的執拗叫我吃驚,我急切建議:必須立即向醫院甚至通過政府或者上級專家指導組熱線,如實反映醫護存在的傳染隱患,採取隔離等嚴格防控措施!最終等到他的回信,仍是風輕雲淡:現在中央重視和全國支援,各項工作正漸入正軌,我們不能退……萬一傳染上也能坦然面對,我們並不害怕!我一時語塞。

後來從網上才知道,彼時的武漢,10萬醫務工作者和4萬民警已經連續奮戰了近一個月,防護物資奇缺,醫護馬不卸鞍,不舍晝夜,接近極限,甚至有的醫護已經開始用垃圾袋做防護,從領導到一線臨床,這已成了公開的秘密。但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逆行」赴難只能是他們的唯一選擇。每個人都在嚴重透支的情況下咬牙支撐,哭過,罵過後,穿上防護衣,仍然義無反顧地踏進傳染病房,為病人帶去生的希望。

從那天后,朋友愛人徹底留宿宿舍,再也不敢踏回家門一步。朋友和孩子輪流送飯時,也只能放到樓下門口,遠遠看她吃完上樓後才提走飯盒,回到家後拚命消毒,門把手,衣服鞋帽,酒精擦了一遍又一遍,再沖30分鐘的熱水澡。他和孩子也開始保持安全距離,各自盛飯回自己房間吃,不再近距離接觸。

好在,隨着中央指導組的深度介入,兩座「神山」、多座方艙醫院相繼建成,軍隊和地方馳援醫院整建制接管,特別是中央先向湖北和武漢空降專家型悍將,接着果斷戰中換帥,在新班子帶領下,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多種科學防控措施強力組合出台,很快挽回了政府公信力,堅定了廣大民眾信心,戰疫取得積極效果,湖北和武漢的防疫形勢一天天向好。

上周朋友的孩子第一次曬出了和爸爸三菜一湯的奢侈「大餐」,說是軍人送到社區的免費補給,雖然是再普通不過的燉白菜、炒辣椒和鹹菜,但也足以讓我一顆懸着的心稍稍放下。

2月15日,三門峽市31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其中有我熟悉的呼吸科才子兄弟,他的請戰詩「願將一腔憂愁血,化作楚江萬里清」就曾使我感動,再看到他和戰友們剃頭出征的場面,立刻使人淚目。他們成了這座城市的英雄,整個朋友圈都在為他們壯行,祈願他們早日戰勝疫情,平安凱旋!

2月21日,已被評估為疫情低風險地區的三門峽市宣布7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全部出院,在全省成為首個病例清零城市。政府同時下達企業全面復工令,為暫停已久的城市重啟了播放鍵。整個城市輕舒一口氣,在輕快樂曲奏響的同時,仍然時刻不忘把目光投向千里之外的大武漢。

經歷封城至今漫長的29天,我一次次重新審視大武漢。地處中國腹地,荊楚文化中心,因水而城,因水而名,因水而吸納天下文人騷客,因水而商賈雲集成為華中最大商埠,孕育了這座城市浩浩蕩蕩、永不停息的長江精神。忽然又想起了池莉,她筆下的武漢,市井鮮活,彪悍精明,任性,俠義,充滿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正是氤氳了幾千年的豪邁、堅韌和灑脫,武漢三鎮民眾骨子裡始終傳承着不服輸、不怕難的強大基因,武漢首義,二七罷工,武漢保衛戰,成就了武漢英雄城的美譽。

今天在武漢,來自全國近三百支醫療隊3.2萬名醫護人員,會同本地十萬白衣逆行者,向全世界展示了大義凜然勇赴國難的英雄群像:鍾南山坦陳真相鐵肩擔當,救蒼生於水火國士無雙;李蘭娟身體柔弱措施剛強,實事求是閃耀科學光芒;張定宇患漸凍症爭分奪秒,與死神搶速度嚴守最後生死崗;李文亮第一個向親朋示警,以敬畏和善良用生命闡釋職業榮光;17年前全民戰非典保護90後,今天90後穿上隔離衣捍衛全中國。剃掉的青絲,濕透的衣裳,臉上的勒痕,手背的新傷,最美的白衣戰士,為決勝戰場帶去春的希望和生的力量。大愛無疆、醫者仁心,巍巍中華、愈挫愈奮,中國今天屹立世界東方,正是千千萬萬個他們撐起了民族脊樑!

同樣在武漢,一幕幕人間悲劇不該被遺忘:超3000名醫務人員感染其中十幾人離世,華科大半個月內連逝五位教授巨匠,電影廠導演4位親人逝去幾近滅門,孤獨小女孩哀嚎着追趕母親靈車……2003年,有人吃果子狸引發了非典。17年後,又有人沉迷野味,在武漢吃出了冠狀病毒肺炎。但痛定思痛,庚子年春節這幕慘劇的罪魁禍首難道只是蝙蝠和它的戕害者嗎?如果沒有尸位素餐者向公眾隱瞞,沒有戰時防控動作的遲緩,武漢乃至全國現在完全可能是另一副模樣!

如火如荼的武漢戰疫灼痛了每一名華夏兒女的心,全國各地火線馳援,雪中送炭。從跨國公司到私營小店,從大江南北到雪域高原,從海外華僑到國際友人,從當紅藝人到販夫走卒,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韓紅募捐巨款設備讓醜陋無處遁形,嵩縣壽光農民捐蔥送菜帶着泥土的赤誠,外賣小哥風雨無阻免費送餐,河南妹子愛心咖啡慰籍天使心暖……大難當前,折射了多少靈魂的善與惡;血濃於水,凝聚我中華兒女同根源;大愛無疆,團結的力量戰無不勝,制度優勢讓躲在陰暗裡的一切鬼魅魂飛魄散。

武漢戰疫也令億萬打拚生活的匆忙行者停下腳步:原來未來拼的不是爹,不是車,不是房,拼的是健康意識和抵抗力,健康不是第一,而是唯一。

同樣近一個月宅家,成為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幾十年來的第一次。與愛人孩子閉門相守,一日三餐不再應付,清茶淡酒,葷素甜粥,斜陽也暖,西風變柔,聽《鴻烈》激情滿懷,碼漢字逍遙自在,這樣的美好時光,恐怕放眼一生都會成為難得的奢侈品。

這段自我隔離的日子,同時培養了大量奇思妙想技藝精巧的大廚,也催生了更多在室內花樣鍛煉的牛人,就有跑友在小客廳跑出了150公里的長距離,令人嘆為觀止。相信家庭營養三餐和科學運動健身,會逐漸成為疫後更多人的新習慣。

武漢大疫倒逼我們深刻反思。中國經歷的此次大考,勢必會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可以預見,國家對公共衛生、傳染病防治領域和野生動物保護的全面改革將會大大提速,讓疫情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經濟的影響降到最小。

截至2月20號,全國仍有確診病例5.5萬例,除湖北外新增確診病例總數連續17天下降,武漢連續第二天出現新增治癒出院病例大於新增確診病例,基本實現「應收盡收」,疫情出現積極變化。

東湖暫讓西湖好,疫後更比西湖美。武漢馬拉松的東湖跑道令億萬跑友迷醉!敢為人先,追求卓越,崇尚英雄的大武漢,當前還在經受庚子大疫的烈火淬鍊,但是已經離拐點越來越近,勝利在望。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

朋友圈有人曬出傲雪紅梅和嬌嫩迎春花的照片,含苞的嬌羞欲語,怒放的嫩蕊銜珠,美得不可方物,立刻引起大家狂贊。

是的,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雨水既過,春天就要來到!

漢馬,等我![1]

作者簡介

趙正武,河南省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三門峽市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