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政支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央財政支出是中國的一個專有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名詞解釋
中央財政支出是指中央財政年度支出,包括中央本級支出、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
術語解釋
中央本級支出是指經立法機關批准,按照財政支出分級管理原則,列入中央財政支出,用於中央各部門的支出。
稅收返還包括消費稅、增值稅「兩稅返還」和所得稅基數返還,分別是1994年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和2002年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時,為保護地方既得利益,對原屬於地方的收入劃為中央固定收入或共享收入後,對地方給予的補償。
轉移支付主要是指各級政府為解決財政失衡、縮小差距,通過一定的形式和途徑轉移財政資金的活動,其體現的是非市場性的分配關係。轉移支付包括政府對個人福利性質的轉移支付、企業的轉移支付和政府間上級對下級的轉移支付。
參考文獻
- ↑ 雲端超市•第407期┃「說文解字,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文字」——篆書研究 主講人:倪文東,搜狐,2022-10-28
- ↑ 為什麼中國人會發明象形文字?,搜狐,20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