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拉薩高原生態試驗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新浪網 的圖片

中國科學院拉薩高原生態試驗站(以下簡稱拉薩站)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河谷農業區—「一江兩河」(雅魯藏布江、拉薩河、年楚河)流域中部地區,距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25公里,東經91°20'37",北緯29°40'40",海拔3688米,是目前該地區唯一的長期農業生態試驗站,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農業生態試驗站。拉薩站始建於1993年4月,2002年加入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2005年加入中國國家野外研究台站網絡(CNERN)。

機構簡介

拉薩站是中國生態研究網絡(CERN)和國家生態系統[1]研究網絡(CNERN)的重點站之一,也是中國科學院開展青藏高原研究的一個重要的窗口。拉薩站通過對高原生態環境要素的長期監測,定點研究了在高原極為特殊的生態環境條件下高原農田生態系統的能量和物質的傳輸規律,以及它們對環境變化的響應機理,有效的開展了高原生態環境整治與高原農業高效開發試驗示範研究,為實現高原區域資源合理利用與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拉薩站建站以來,在生態環境因子監測、高原生態學研究和農牧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等方面的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為開展青藏高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和研究平台。

拉薩站發展歷史

青藏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邊陲,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世界第三極」之稱。青藏高原自晚新生代以來的強烈隆升和存在對周邊地區的氣候與環境有着深刻影響,因此對青藏高原持續利用和發展的研究也一直為科學界所矚目。但受條件限制,解放前該領域的研究在我國幾乎為空白。解放後,中國科學院先後組織了十餘次大規模的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特別是從1973年開始,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整個高原進行了為期二十年的全面、系統的多學科綜合考察。這次考察填補了青藏高原研究的科學空白,積累了大量的珍貴資料,摸清了該地區資源分布的基本狀況,同時也發現了青藏高原持續利用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潛在危機。即隨着全球變暖趨勢的日益加劇以及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為和自然的雙重因素越來越加速影響着青藏高原的自然環境。而青藏高原海拔高,地理位置獨特,同時生態環境也極其脆弱,一旦對原有的環境造成不可逆性破壞,將會產生不可預期的後果,同時也必然會對周邊地區的環境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為了實現青藏高原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研究高原生態系統和生態因子之間的關係、探討持續有效的自然資源利用方式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在這樣大的背景下,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大規模的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結束後,一些長期從事青藏高原研究的科學家認為,對青藏高原存在的一些生態學[2]問題需要進行長期定位研究,尤其是在人類活動比較劇烈的高原河谷農牧交錯地區。因此,中國科學院拉薩農業生態試驗站應運而生。中國科學院拉薩農業生態試驗站的選址等準備工作開始於上世紀的九十年代初。1993年3月,原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和西藏軍區後勤部簽署了土地長期使用合同,西藏軍區後勤部所屬農場(西藏拉薩市達孜縣)提供了60畝土地作為試驗地,供中國科學院長期無償使用,合同的簽署標誌着中國科學院拉薩農業生態試驗站的正式建立,站上的科研人員當年即開始開展各項監測和研究工作。

經過近10年的建設,2002年中國科學院拉薩農業生態試驗站成為中國生態研究網絡(CERN)成員(同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拉薩高原生態試驗站)。中國科學院拉薩高原生態試驗站建站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高原生態環境要素的長期監測,定位研究在高原極為特殊的生態環境條件下高原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建立高原農牧業可持續發展優化模式,為開展相關青藏高原研究提供技術支撐和平台。

拉薩站簡況和成果

1.研究方向

拉薩站是中國科學院在青藏高原腹地設立的一個高原生態學研究基地,同時也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和國家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NERN)在西藏地區一個重要的科研平台。拉薩站的研究領域以西藏農牧業可持續發展和全球氣候變化為核心,研究內容涉及農田生態系統的長期監測和綜合研究、高原主要類型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和適應、西藏退化草地恢復重建等方面,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向:

(1) 高原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及其對環境變化響應機理的研究

通過對生態環境要素的長期監測,以定點試驗的方法,重點研究在高原極為特殊的生態環境條件下高原生態系統的能量(輻射、熱量)和物質(主要溫室氣體和水汽)的傳輸規律,以及它們對環境變化的響應機理。主要研究方向為:

開展高原生態系統長期生態學監測,揭示生態系統及環境要素的變化規律及其動因;

闡明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及其對環境生態因子響應的機制;

揭示高原生態系統的能量、物質傳輸規律和生產力形成機理。

(2)青藏高原農牧業可持續發展優化模式研究

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通過試驗示範的方法,以拉薩為基地,重點研究拉薩「一江兩河」地區種植業、農區畜牧業以及農牧結合的關鍵配套技術,探索在相對脆弱的高原環境下實現農牧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通過農牧業的產業結構調整,以點帶面,建立有高原特色的農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化模式,為高原農牧業一體化建設和產業化建設提供理論依據。通過上述有關高原農牧業發展的理論和技術研究,以期實現高原的農牧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研究發展方向為:

提出高原種植業、農區畜牧業以及農牧結合的關鍵配套技術;

建立以生態學為基礎的高原農牧業可持續發展優化模式;

探索高原生態系統管理的有效途徑。

2. 研究隊伍

拉薩站目前共有學術指導2名,正式工作人員10名,其中包括2名專職的技術支撐人員,長期聘用的專職管理服務人員3名。此外拉薩站和西藏自治區氣象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目前拉薩站的氣象觀測部分即由拉薩農業氣象試驗站負責觀測,從而也保障了我站氣象觀測數據質量的可靠性。此外拉薩站還聘請了多名客座研究人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