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科学技术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科学技术史(英語: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系统论述中国科学技术历史发展的专著。李约瑟著。剑桥大学出版社1954年开始出版第1卷,到1983年已出版5卷9册。中译本由本书翻译小组译,科学出版社1975年开始内部发行第1卷,到1976年已发行5卷7册(相当英文本第1、3卷)。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共7卷:第1卷,总论;第2卷,科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第3卷,数学、天文学、地学;第4卷,物理学、工程技术;第5卷,化学、化工;第6卷,生物学、农业、医药;第7卷,科学发展的社会背景。本书把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放在整个中国社会历史的背景中去探讨,放在整个世界文明发展的环境中去分析,体现了对于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整体观点和整体方法。例如,第1卷总论,除“序言”、“本书的计划”、“参考文献简述”以外,主要有:“地理概述”、“历史概述”、“中国和欧洲之间传播科学思想与各种技术的情况”。这样,就认真考察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地理历史条件,以及与国外进行交流的各种渠道。本书的第1、2、7卷是从总体上研究中国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而第3、4、5、6卷则是分学科探讨其历史成就。这样,就运用了总体研究和分学科研究相结合的有效方法。从业已出版的各卷内容来看,本书处处贯穿了中国与各国的比较研究,论述了中国的科学技术与各国科学技术的区别和联系,中国文明的独创性及其与世界文明的不可分割性。

本书实际上既不是为汉学家,也不是为一般群众写的,它的对象是一切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们,不管他们是不是科学家,只要从全人类文明史的角度对科学史、科学思想史和技术发展史,特别是对欧亚两洲发展的对比情况感兴趣就行了。因而本书的意图是使其内容尽量广泛,不致遗漏重大史实。书中充分肯定中国科学技术的成就,明确地指出,在人类了解自然和控制自然方面,中国人是有过贡献的,而且贡献是伟大的。认为,不管怎样,事情是已注定了的:世界只有一个。全世界人民必须共同生活在这个由于飞机和无线电的发明而日益缩小的世界上。如果一个人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先驱者们的成就,能象了解他们自己的文化先驱者们的成就那样清楚,那他就必定只能对其他民族的成就给予应有的了解和赞赏。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一种新的大同世界的黎明时期。假使人类能战胜那些掌握着空前未有的强权而不负责任的人们所带来的危机,那末,大同世界的观念便能把一切国家的劳动人民团结成一个共同的和合作的社会。这座大厦的柱石就是相互间的谅解。事实上,本书就是本着兰斯洛特·安德鲁斯(英国温彻斯特主权和语言学家、基督教《圣经》的正式版本的订正者)的团结精神来写的,而且应用了出类拔萃的东方语言。

作者介绍

李约瑟(Joseph Needham 1900—),英国科技史专家和生物化学家、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院长、英中了解协会会长。曾任英国驻中国科学使团团长(1942—194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主任(1946—1948)等职。发表了有关生物学、哲学和科学技术史的大量论著。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1]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书以专著为主,少数是全集、选集,以及在科学上有开创性的论文[2],公认的有很高价值的单篇文学作品。以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为主要对象。

视频

中国科学技术史 相关视频

王渝生中华文明解读李约瑟与中国科学技术史
探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园区

参考文献

  1. 文献的概念,豆丁网,2008-11-13
  2. 著作与论文的优势对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