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英文縮寫為CSMNT)於2005年4月5日正式成立。學會掛靠於清華大學,業務主管單位為中國教育部、國家民政部。清華大學原校長顧秉林院士為學會第一、二任理事長,清華大學原副校長尤政院士為學會第三任理事長,清華大學物理系段文暉院士為學會第四任理事長。
機構簡介
微米/納米技術是一個新興的、高技術和基礎研究緊密結合的高科技領域,匯集了電子、機械、材料、製造、檢測,以及物理、化學和生物等不同學科新生長出來的微小和微觀領域的科學技術群體,是科學技術創新思維的結果,被認為是面向21世紀的新興科技,近年來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取得了驚人的成績,正在並且即將對人類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極富挑戰性。
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是致力於推進微米納米技術這一前沿科學領域的研發與產業化的學會,是全國從事微米/納米技術[1]的科技工作者及相關企事業單位、團體自願結成並依法登記的社會團體法人,是全國性的非營利性學術團體,是聯繫廣大微米/納米技術工作者的紐帶,是發展我國微米/納米技術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
相關資訊
中國專家自主研發 新型跨角膜上皮的核黃素複合納米材料在滬面世
日前,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舉行高質量研究成果線上發布會。會上透露,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周行濤、黃錦海團隊與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高蓉蓉團隊合作,日前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先進材料》(影響因子30.8)上發表以MOF為載體裝載核黃素的跨上皮角膜交聯研究的論文,為圓錐角膜治療帶來新的突破。
圓錐角膜是一種以角膜擴張為特徵,角膜局部呈錐形凸出,導致不規則散光和視力損害的角膜疾病,通常起病於青春期,發病率約1/2000(不同種族間存在差異)且逐年增高,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生產能力和職業選擇,並有致盲風險。10%至20%的嚴重圓錐患者需要角膜移植,而我國角膜供體來源緊張,患者和社會承受巨大壓力。
核黃素聯合紫外光的角膜交聯術是國際公認的主要治療方法:將核黃素滲透到角膜基質,通過光化學反應增加角膜膠原之間的結合力,提升角膜生物力學強度,阻止和延緩圓錐角膜進展所導致的角膜變薄變形和視力惡化。
傳統CXL方案(即Dresden方案)需要去除角膜上皮才能實現核黃素在角膜組織中的有效滲透。據了解,去除角膜上皮,意味着上皮屏障暫時缺失,不僅術後疼痛、視力恢復慢,並可增加角膜感染的風險。此外,傳統方案還存在角膜厚度限制等,使得角膜太薄的中晚期病例無法納入手術。
如何更好地實現保留完整角膜上皮的交聯即跨上皮角膜交聯?是臨床醫生和科研人員亟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也是國際上該領域的前沿研究焦點。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院長周行濤,青年研究員[2]、視光學科副主任黃錦海自2010年開始圓錐角膜交聯研究。其團隊通過整合多學科優勢資源,開展眼病藥物遞送系統的醫工交叉研究,針對核黃素的跨上皮遞送這一難題聯合科學攻關。
黃錦海形象地解釋道,傳統交聯通過去除角膜上皮「摔門而入」手段過於粗暴,損傷了上皮保護層,通過增滲劑或部分機械損傷「破門而入」的方式也同樣存在損傷。本次研製的具有芙蓉花形狀的納米材料,就像一把神奇的「鑰匙」,可以無創、順利地打開角膜上皮之門,而不破壞這扇門的重要保護作用。
據透露,團隊選擇與這扇「門」具有相同脂溶性的MOF材料作為核黃素分子的「鑰匙」,製作成複合型的核黃素納米材料,更有利於與表面帶負電的「門鎖」相配,從而無創地打開門鎖,釋放出親水的核黃素,擴散到角膜基質層中。
參考文獻
- ↑ 比較常見的一些納米技術的應用,搜狐,2022-10-27
- ↑ 評研究員條件是什麼?有哪些要求? ,搜狐,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