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支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三保支出是一个专有名词。
中国文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像汉字这样经久不衰。 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2]、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演变。
名词解释
三保支出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2019年,为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中央要求各级坚持“过紧日子”,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先保障干部职工工资发放、保障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兑付到位,同时要求坚持“两个优先”,即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持国家标准的“保”支出在“三保”支出中的优先顺序。
2020年3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支持基层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是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政府履职和各项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
保障三保支出的举措
一是着力做好年初预算安排。在年度预算安排上,可用财力首先保障“三保”支出需求,重点保障基本民生和工资支出。进一步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确保“三保”支出财力的保障。对城建、道路、棚改、大班额等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市场化运作及新增债券安排解决,尽量不占用预算内财力。
二是着力抓好预算执行和库款管理。加强对财政库款的管理,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的优先顺序,重点保障工资发放的资金需求,确保每月及时足额发放。
三是着力提高财政收入总量和质量。强化与税务部门配合,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在落实好减税降费的基础上,通过税收保障平台,强化涉税信息推送,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通过最大限度地增收来弥补减税降费、新冠疫情带来的收入缺口。
四是着力拓宽财政增收渠道。加大土地、砂石等国有资源的出让及收益力度,统筹政府性基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和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存量结余结转资金定期进行清理、收回,支持和改善民生及社会公益事业,应对债务还本付息,腾出更多的一般公共预算财力保障“三保”支出,弥补实际执行中“三保”支出财力缺口。
参考文献
- ↑ 中国发现距今8000多年的古老文字,考古专家:中华文明再添三千年,搜狐,2022-08-12
- ↑ 书法|详解隶书发展的历史,搜狐,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