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之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萬物之理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兩種觀點:起源於刻畫符號和「圖畫文字」起源說[2]。我們現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各種事物的理。古人認為,不同的事物之中包含着各自的「理」。「萬物之理」可以指事物或人的屬性,也可以指事物運行或人的言行所遵循的規則。有些人會強調「萬物之理」的差異性,萬物有着各自不同的「理」,「理」構成了事物間的區別;有些人則主張,萬物所具之「理」雖然不同,但在根本上是統一的,萬物只有一個「理」。
引例1
萬物各異理,而道盡稽萬物之理,故不得不化。 (《韓非子·解老》) (萬物各自具有不同的理,而道會合所有事物的理,因此道不得不隨萬物而變化。)
引例2
所以能窮者,只為萬物皆是一理,至如一物一事,雖小,皆有是理。 (《二程遺書》卷十五) (之所以能夠窮理,只是因為萬物都只有一個理,至於每一個事物,雖然渺小,但都有這個理。)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是怎樣起源的?源始於殷商?文字有600年的歷史?,搜狐,2022-09-15
- ↑ 揭秘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來源圖畫還是記號?,搜狐,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