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一个人的受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个人的受难》序是鲁迅写的一篇文章。    “连环图画”这名目,现在已经有些用熟了,无须更改;但其实是应该称为“连续图画”的,因为它并非“如环无端”,而是有起有讫的画本。中国古来的所谓“长卷”,如《长江无尽图卷》,如《归去来辞图卷》②,也就是这一类,不过联成一幅罢了。【因《一个人的受难》属于连环图画,故文章第一段首先对“连环图画”进行简单介绍。】

原文及解析

这种画法的起源真是早得很。埃及石壁所雕名王的功绩,“死书”③所画冥中的情形,已就是连环图画。别的民族,古今都有,无须细述了。这于观者很有益,因为一看即可以大概明白当时的若干的情形,不比文辞,非熟习的不能领会。到十九世纪末,西欧的画家,有许多很喜欢作这一类画,立一个题,制成画帖,但并不一定连贯的。用图画来叙事,又比较的后起,所作最多的就是麦绥莱勒。我想,这和电影有极大的因缘,因为一面是用图画来替文字的故事,同时也是用连续来代活动的电影。【此段讲述连环画的起源、优点、发展历程、创作的代表人物麦绥莱勒以及和电影的关系。】

麦绥莱勒(Frans Masereel)④是反对欧战的一人;据他自己说,以一八九九年七月三十一日生于弗兰兑伦的勃兰勘培克(Blankenberge in Flandern),幼小时候是很幸福的,因为玩的多,学的少。求学时代是在干德(Gent),在那里的艺术学院里学了小半年;后来就漫游德,英,瑞士,法国去了,而最爱的是巴黎,称之为“人生的学校”。在瑞士时,常投画稿于日报上,摘发社会的隐病,罗曼罗兰比之于陀密埃(Daumier)和戈耶(Goya)⑤。但所作最多的是木刻的书籍上的插图,和全用图画来表现的故事。他是酷爱巴黎的,所以作品往往浪漫,奇诡,出于人情,因以收得惊异和滑稽的效果。独有这《一个人的受难》(Die Passioneines Menschen)乃是写实之作,和别的图画故事都不同。【此段介绍创作连环图画的代表人物麦绥莱勒的生平经历和他创作连环图画的风格特点,最后引出他其中的代表作品《一个人的受难》,并指出《一个人的受难》的风格特点是“写实之作”。】

这故事二十五幅中,也并无一字的说明。但我们一看就知道:在桌椅之外,一无所有的屋子里,一个女子怀着孕了(一),生产之后,即被别人所斥逐,不过我不知道斥逐她的是雇主,还是她的父亲(二)。于是她只好在路上彷徨(三),终于跟了别人;先前的孩子,便进了野孩子之群,在街头捣乱(四)。稍大,去学木匠,但那么重大的工作,幼童是不胜任的(五),到底免不了被人踢出,像打跑一条野狗一样(六)。他为饥饿所逼,就去偷面包(七),而立刻被维持秩序的巡警所捕获(八),关进监牢里去了(九)。罚满释出(十),这回却轮到他在热闹的路上彷徨(十一),但幸而也竟找得了修路的工作(十二)。不过,终日挥着鹤嘴锄,是会觉得疲劳的(十三),这时乘机而入的却是恶友(十四),他受了诱惑,去会妓女(十五),去玩跳舞了(十六)。但归途中又悔恨起来(十七),决计进厂做工,而且一早就看书自习(十八);在这环境里,这才遇到了真的相爱的同人(十九)。但劳资两方冲突了,他登高呼号,联合下工人,和资本家战斗(二十),于是奸细窥探于前(二十一),兵警弹压于后(二十二),奸细又从中离间,他被捕了(二十三)。在受难的“神之子”耶稣像前,这“人之子”就受着裁判(二十四);自然是死刑,他站着,等候着兵们的开枪(二十五)!【此段介绍由二十五幅图画组成的《一个人的受难》的故事梗概。】

耶稣说过,富翁想进天国,比骆驼走过针孔还要难⑥。但说这话的人,自己当时却受难(Passion)了。现在是欧美的一切富翁,几乎都是耶稣的信奉者,而受难的就轮到了穷人。【此段是对《一个人的受难》的所表达内容的简单评价。】

这就是《一个人的受难》中所叙述的。【最后总结全文。】

一九三三年八月六日 鲁迅记

【注释】

① 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三三年九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的《一个人的受难》。

② “长卷”:窄长的横幅卷轴国画。古来题名《长江万里》《江山无尽》的长卷很多,以陶渊明《归去来辞》为题材的长卷,有明代徐贲等人的作品。

③ “死书”(The Book of the Dead):又译“死者之书”,古代埃及宗教文艺的一种。本为王公、贵族的陪葬物。它将多种咒语、祷文、颂歌写在长卷纸上,置于死者棺中。许多“死书”还附有冥间的图画。

④ 麦绥莱勒(1889─1972):通译麦绥莱尔,比利时画家、木刻家。曾为美国惠特曼、法国罗曼·罗兰、巴比塞等作家的作品作插图。一九三三年九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还出版过他的连环画《光明的追求》《我的忏悔》和《没有字的故事》。

⑤ 陀密埃(1808─1879):通译杜米埃,法国讽刺画家,擅长石版画。戈耶(1742─1828),西班牙讽刺画家,擅长铜版画。

⑥ 耶稣的这段话,见《新约·马太福音》第十九章:“我实在告诉你们,财主进天国是难的。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1]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