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石火风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石火风灯

风灯是一种古老的照明工具,常见于30-40年代上海滩,用煤气做燃料。

意 思 有罩能防风的灯[1]

外文名 风灯

三大块组成 外框、内座、煤油灯

目录

基本解释

简介

结构

相关习俗

基本解释

  fēng dēng ㄈㄥ ㄉㄥ   风灯

1、有罩能防风的灯。 唐杜甫《漫成一绝》:“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清陈维崧桂殿秋·淮河夜泊》词:“船头水笛吹晴碧,樯尾风灯飐夜红。” 林建征 《莺歌海》:“但漆黑的夜和浓重的水雾包围着海

面,风灯和 手电的光芒已完全失效了。”

2、比喻生命短促,人事无常。 唐 吕岩 《沁园春》词:“人世风灯, 草头珠露,我见伤心眼泪流。” 宋朱熹 《淳熙甲辰仲春精舍闲居戏作武夷櫂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之四:“ 桑田海水今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明朱有炖

一枝花·秋兴》套曲:“想世事名缰利锁,叹 韶华 石火风灯。”

简介

   风灯是一种古老的照明工具,常见于30-40年代 上海滩,用煤气做燃料。因为有防风罩,所以可以取名风灯,还有一种风灯是手提式的,原理和立式风灯基本相同。不过由于照度不是很高,所以略显昏暗。但是因为色彩偏 暖色调,

倒是比烁亮的电灯泡多了些许的温暖感觉。在黑暗的小巷中,一盏风灯虽然不能照亮所有的角落,但是却能给 夜归的游子点点期许和归宿感。

结构

  风灯的名字只是根据这种灯能防风吹的特点来命名的。风灯是由外框、 内座、 煤油灯三大块组成。风灯的外框是一个 长方体的样子,上面一面有个洞,留着煤油灯烧时冒烟用,还要在上面穿一根铁丝或者铁条,便于手提着方便。风灯的四

面有四块长方形的玻璃组成,四块长方形玻璃被用四根柱子夹住,有的时候,为了结实牢固,四根柱了要用长方体的 长条子,在一面刻上凹下去的纹路,把玻璃的一边夹在里面。为了便于点火与熄火,四面玻璃中,有三面是固定不变的,而有一

面是可以动的,也就是说,玻璃可以插进去,抽出来。风灯的内座也就是长方体的最下一面,通常是用一块较厚的木块做材料,木块的中间要挖一块凹下去的地方,留放煤油灯用的。这块木块靠近四边的边缘,会根据四面玻璃放下来的位置对应

刻上凹下去的纹路,正好接住四面的玻璃。为了使风灯更加稳固,通常会在木块凹下去的纹路两边钉上一些小的钉子,起到固定玻璃的作用。这些都有了以后,再用一些小墨水瓶似的瓶子做个煤油灯,从可以抽动的玻璃一面把煤油灯放进去放。

相关习俗

  海南人从古以来就有元宵夜放风灯的习俗。原属古崖州的沿海地区,数百年来,每逢农闲时节,随时都有人放风灯。不过,最大的盛况要算元宵夜。 风灯一般高两米左右,直径一米左右,呈圆锥形,中空,圆底,用竹扎成支架,糊上心

爱的彩约即成。它依靠多烟燃烧物燃烧积聚的气体冲力,使之升上夜空,因升空后顺风飘移,故名风灯。 灯”与“丁”谐音,最初是人们为祈求人丁兴旺而制做的。后来,放风灯的含义也随着人们的祈求而增多,生意商贾工放风灯希望发财;种

田农民放风灯企望风调雨顺;出门人家放风灯预卜前程。总之,风灯寄托着人们的意愿。现在它成为人们为庆祝丰年的娱乐活动。 元宵夜放风灯大赛盛况空前。当晚人山人海,各乡参赛的风灯青的、粉的、绿的,有的宛若宝塔、有的酷似高帽、

有的仿佛牛角辣椒。 司令台一声号令,堆堆燃烧物依次点燃,就见一盏盏风灯 冉冉上升,有的活像醉汉趔趔趄趄摔到一边,有的则直冲云霄。风灯升到一定高度后,响起了一阵鞭炮声,这是挂在风灯上的“过地炮”。“过地炮”响表明风灯已

经离开“地界”到达“上天”。人们随即报以兴高采烈的锣鼓声。升上高空的风灯越来越多, 随风飘摇,组成 品字形,人们管它叫“三星灯”;排成一长溜人们管它叫“七星灯”;忽而有个风灯喷射出五彩缤纷焰火,辉映夜空,美不

胜收。焰火过后,朗朗苍穹之上,无数红点忽忽闪闪,愈升愈高。

参考资料

  1. 石火风灯,搜狗, 201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