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承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承宗

來自搜狗網 的圖片

中文名; 楊承宗

民族; 漢

逝世日期; 2011年5月27日

畢業院校; 上海大同大學

國籍 ; 中國

出生日期;1911年9月5日

出生地 ;江蘇吳江(今蘇州市吳江區)

目錄

1人物簡介

2研究領域

3個人事跡

給毛澤東帶信

奠基放射化學

為原子彈加鈾

4人物評價

5詞條圖冊

楊承宗(1911年09月05日~2011年05月27日)[1],楊承宗男,出生於江蘇省吳江縣八坼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化學奠基人[2],中國科技大學建校元勛、原副校長[3],中國

科技大學放射化學和輻射化學系首任系主任,原合肥聯合大學首任校長,安徽合肥市合肥學院名譽校長。1932年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

1934~1946年,在北平研究院鐳學研究所從事放射化學研究工作。1947~1951年,在法國巴黎大學鐳研究所隨伊萊娜·約里奧-居里夫人從事放射化學研究,獲博

士學位。1951年秋回國,任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所)放射化學研究室和放射性同位素應用研究室兩個研究室主任[4]

人物生平

楊承宗先生1911年9月5日出生於江蘇省吳江縣(今蘇州市吳江區)。

1932年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

1934~1946年,在北平研究院鐳學研究所從事放射化學研究工作,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

1947~1951年,在法國巴黎大學鐳研究所隨伊萊娜·約里奧-居里夫人從事放射化學研究,獲博士學位。

1951年秋回國,任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所)放射化學研究室和放射性同位素應用研究室兩個研究室主任。

2011年5月27日上午8點45分,新中國放射化學奠基人、中國科大建校元勛、原副校長、放射化學和輻射化學系首任系主任、原合肥聯合大學首任校長、合肥學院名譽校長

楊承宗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

相關信息

1960年,蘇聯毀約停援,撤走全部專家。1961年春,楊奉二機部命到北京鈾研究所任業

務副所長,帶領該所科技人員研究成功從我國含鈾只萬分之幾的鈾礦石中製備含雜質不超過萬分之幾的核純鈾的全部過程,包括鈾的提取、純化、轉化以及有些元素含量

上下相差一億倍以上的極端懸殊的分析鑑定。他們完全自力更生,建成一個鈾冶煉實驗廠,兩年內純化處理上百噸原料,生產出足量的核純鈾化合物,為我國第一顆原子

彈成功試爆提前三個月準備好合格的鈾原料,未用一點外援,受到國家表揚。楊承宗還在鈾所組織領導了從鈾礦中綜合提取鈾、鐳226、釷230、鏷231、鉛210等自然放射

性核素的化學新工藝及其實際生產,使我國成為極少數能夠系列製備這些自然放射性同位素的國家之一。得到的幾十項科研成果中,有三項獲全國獎。1958年中國科學院

創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楊任放射化學和輻射化學系主任,講授化學系的幾個大課。1970年他奉命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下遷合肥,繼續化學教學及科研工作。1973年主持

了全國火箭推進劑燃燒機理的學術會議,建立科研協作關係,使科大的火箭固體推進劑燃燒機理研究成果在國內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1977年他首提的同步輻射加速器在

科大立項成功。後來又直接領導利用同步輻射裝置的200MeV電子直線加速器作中子源和珈瑪射線源,由此進行光核反應研究製備輕質量、短半蛻期、有特殊用途的同位素

工作取得成功,為我國內地的核科學研究開闢了一條新途徑。1979年楊承宗被任命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他是博士生導師,先後培養博士十餘名。1980年,他倡辦

了全國第一所自費走讀大學--合肥聯合大學,被舉為首任校長。自費走讀,國家付出不多是當時教育界一大新事,已有2萬多名學生從該校畢業。

楊承宗先生的愛國情懷、科學作風和奉獻精神為青年一代科技和教育工作者樹立了榜樣。2010年9月16日,科教界專家學者和楊先生曾工作過的單位代表以及他的學生共四

百多人齊聚一堂,隆重舉行楊承宗先生百歲華誕及從事學術活動八十年紀念座談會。當時,由於生病住院,楊承宗先生未能親自出席大會。他特地在醫院通過視頻向與會

代表致以誠摯的謝意。他還委託長子作了書面發言。他說:"回顧我走過的歲月,我經歷了百年社會的大變遷,目睹軍閥混戰、外強凌辱、百姓

生靈塗炭,為此立志科學救國。我首先要感謝我的啟蒙老師鄭大章先生,他不僅教我放射化學,而且身體力行,教我愛國的民族氣節。我要感謝嚴濟慈先生,是他把我推

薦到居里實驗室工作,我因此有機會認識約理奧-居里先生和居里夫人。"他把自己數十年為新中國科技教育事業奮鬥的人生歷程,化為幾個淡淡的剪影,深情地說:"從

1958年中國科大建校開始,我一直是科大人,我以中國科大為榮。我與科大師生不離不棄地度過了最困難的下遷時光,又一起為科大的二次創業努力拚搏,共同奮鬥。我

在科大搬遷到安徽後又在科大工作服務了二十五年。"

楊承宗先生雖然離開了我們,但先生為我國科技教育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和矢志報國、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將永遠銘記在所有科大人的心中!

人物簡介

楊承宗(1911.9.5—2011.5.27),江蘇吳江人,著名放射化學家、教育家,我國核燃料工業的主要開拓者,共和國放射化學學科奠基人。1947年-1951年,在法國巴黎

學居里實驗室師從伊萊娜·約里奧-居里攻讀博士學位。1951年秋回國後,在推動放射化學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中發揮了關鍵作用。1961年-1969年,領導、組織二

機部第五研究所科研人員順利解決了天然鈾水冶、純化和轉化各個過程中的放射化學及其工藝問題,為「兩彈」研製和中國鈾工業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貢獻。1978年以來,

先後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1980年倡辦合肥聯合大學,任首任校長。

2011年5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

2研究領域

長期從事放射化學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工作。曾從大量鉀鹽中分離製備很強的UX12β放射源,發現β射線的吸收係數隨放射源周圍物質的量及原子序數而改變(即背散射

法)。從事鈾的化學純化和分析製備、天然放射性元素及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分析製備、放射性活化分析、輻射化學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應用等眾多的學科研究。

著有《關於β射線的散射現象》,成為研究β射線的散射現象及其應用的基礎文獻。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重要論文20餘篇。[2]

3個人事跡

給毛澤東帶信

楊承宗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1934年經人引薦,楊承宗來到北平研究院鐳學所,所長就是大名鼎鼎的嚴濟慈。1947年初,經嚴濟慈先生推薦,楊承宗赴法國居里實驗室留

學,師從居里的長女伊萊娜·約里奧-居里學習放射化學前沿理論。1951年6月15日,楊承宗獲巴黎大學理學院科學博士學位,其論文被評為最優級。求學期間,楊承宗成

功研究出分離微克量級鑭系元素與錒系元素的離子交換方法,在學術道路上日益走向成熟,成長為一名基礎紮實、具備相當實力、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青年放射化學家。

博士學位答辯結束的一周之後,楊承宗收到了錢三強從北京發來的希望他早日回國工作的電報,於是毅然決定放棄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為他開出的「年薪為555350法郎

另加補貼」的高薪續聘。回國前夕,他按照錢三強的委託,用組織輾轉捎來的3000美元購買了大量與原子能相關的書籍、儀器、藥品等。一一歸整完畢,竟用去了13個大

大小小的箱子!雖然知道年邁的父親翹首以盼留洋多年的兒子,妻子一個人帶着4個子女在蘇州鄉下艱難地生活,楊承宗依然墊上了自己在法國節省下的全部積蓄,只為能

買更多的儀器和資料。

時任世界保衛和平理事會主席的約里奧-居里先生聽說楊承宗要回國,專門抽出時間約見他,說:「你回去轉告毛澤東,你們要保衛世界和平,要反對原子彈,就要有自

己的原子彈。原子彈也不是那麼可怕的,原子彈的原理也不是美國人發明的。你們有自己的科學家,錢(三強)呀、你呀、錢的夫人(何澤慧)呀、汪(汪德昭)呀。」

當時抗美援朝戰爭正酣,美國多次對中國進行核訛詐。居里先生大聲疾呼中國應該有自己的原子彈,實際上是對中國人民正義事業的強有力支持,對後來中央下決心發展

自己的核武器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951年10月楊承宗回到北京當天,就向錢三強報告了約里奧-居里先生托他轉告毛澤東的這段話。錢三強請時任中科院黨組副書記丁瓚向中央有關領導作了匯報。後來中央

又專門派中宣部科學處聯繫科學院工作的龔育之找楊承宗核實,並且強調了保密性。此後的30多年裡,楊承宗一直守口如瓶。直到1983年11月,楊承宗向為徵集所史資料

專程前來拜訪的原子能所原黨委書記李毅談及此事,才揭開當年的秘密。這段往事後來被寫入1987年出版的《當代中國的核工業》一書中,成為信史。[1]

奠基放射化學

為迎接楊承宗歸國,錢三強抽空親自去購買化學器材,跑遍全北京幾家科學儀器商店,買了幾架當時能買到的最好的天平和幾個白金坩堝。楊承宗到所不久,錢三強就告

訴他:在放射化學方面,我給你準備了「三個兩」,就是兩架日本的搖擺天平,兩個白金坩堝(摻假的)和兩個人(大學畢業生朱培基和朱潤生)。

面對艱苦的科研條件,楊承宗帶領幾位青年大學生,從修舊利廢、創造實驗條件入手,逐步開展了一些放射化學研究工作。1953年初,楊承宗對北京協和醫院一套廢棄的

提氡裝置進行了修復。這套裝置在抗戰初期就已廢置,長期廢置造成的損壞以及它自身的強輻射性使修復工作非常困難。楊承宗深知這件事的危險性,他沒有讓隨同的兩

位助手朱培基和朱潤生去接觸最危險的貯藏鐳源的保險柜,只讓她們做些輔助工作。修復之後,這套裝置約每4天可以產生250毫居里的氡。這項工作不僅為北京協和醫院

消除了安全隱患,也獲取了一批珍貴的放射性樣品,為開展中子物理實驗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條件。實驗物理組的戴傳曾利用提取的氡和他從英國帶回的鈹粉,製成了

數十個氡-鈹中子源,首次在國內實現人工放射性。然而,在這一舉多得的背後,由於楊承宗過近地接觸強放射源,導致右眼出現了熒光,後來逐漸發展為右眼視網膜剝

離,最後右眼徹底失明。

1954年1月,近代物理所遷至中關村。鑑於天然放射性物質容易干擾核物理微弱電磁輻射測量,楊承宗經過踏勘,選定主樓東側一塊偏僻的荒地,親自設計了專供長壽命放

射性元素研究的放射化學實驗樓。這座被慣稱為「放化小樓」的實驗樓,是當時國內唯一能進行放射化學操作的實驗室。正是從這裡走出了新中國第一代放射化學研究人才。

從1953年開始,楊承宗在所里系統講授放射化學課程,聽課者還包括少數前來進修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青年教師。截至1955年秋,近代物理所的放射化學研究人員由

最初的3名增至42名,其中多數後來成為我國放射化學的中堅力量。

1956年4月,近代物理所承擔了《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簡稱《十二年規劃》)中「原子能科學」部分的起草工作。「草案」在國內編寫完後送至莫斯

科,在錢三強主持下,由彭桓武、楊承宗等在蘇考察的幾位主要學術帶頭人修改定稿。楊承宗一手制定了鈾鈈放射化學、放射化學分析、輻射化學的具體內容,並力主將

放射性同位素的製備及應用也列入規劃之中,從而確立了放射化學學科未來的發展方向。

為原子彈加鈾

如果說回國後的前10年楊承宗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科建設和培育青年人才上面,那麼第二個10年,則是他個人施展生平所學為國建功立業的10年。

原子彈所用核燃料的獲取主要依賴兩大途徑:一是以六氟化鈾為介質,通過氣體擴散法(後來改進為離心法)富集得到武器級濃縮鈾(鈾235豐度高於90%);二是用後處

理技術從輻照過的乏燃料中分離提取鈈。兩種技術路線均以天然鈾的生產為前提。從鈾礦石開始,經一系列中間產物至最終產品核純二氧化鈾,之間需要一億倍的提煉濃

縮。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貧鈾國家,鈾礦品位低,礦床種類複雜,鈾平均品位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的鈾礦床約占1/2。因此,要研發適用於國內不同鈾礦特點的鈾水冶

純化技術,難度極大。

楊承宗任職9年的二機部第五研究所(鈾礦選冶研究所),正是承創建中國的鈾工藝之命而籌辦。五所建立初期受蘇聯影響很深,1960年7月蘇聯專家組撤走後,全所人員

仿佛失去了主心骨,士氣普遍較為低沉。然而,五所承擔的科研任務卻十分緊迫。當時負責生產二氧化鈾的衡陽鈾廠尚未建成,眼看後續工廠即將陷於「無米之炊」的境

地。二機部黨組經過研究要求五所以各地土法冶煉的重鈾酸銨為原料,先用簡易方法生產出足夠量的二氧化鈾和四氟化鈾,同時加緊驗證衡陽鈾廠的水冶純化工藝流程,


確保其早日投產。一時間,五所被推到了原子彈研製的最前線。對此,時任二機部部長劉傑一針見血地指出:五所處在核事業的龍頭位置,龍頭不動,龍尾就沒法擺。在內外交困的關鍵時刻,1961年4月,由劉傑部長親自點將,楊承宗臨危受命,奉調至五所擔任副所長,負責全所的科研工作。

楊承宗在五所領導的第一項重大科研任務是核燃料化學分析技術攻關。對於分析工作的重要性,他曾打過一個經典的比方:「分析是工藝的『眼睛』,先睜開眼才能做好

工作。」二機部除要求五所和原子能所等部內單位負責研究分析方法外,還委託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和北京化學所承擔了硼、稀土元素等分析方法的協作攻關。為了統一驗

收多個單位大量的科研報告,二機部在1962年下半年成立了核純產品分析成果驗收領導小組,組長由楊承宗和原子能所副所長汪德熙擔任。在他們主持下,制定了極其嚴

格的分析研究成果驗收工作條例。從1962年四季度至1963年底,驗收小組共分批驗收了200多份科研報告,從而建立起一整套的核純鈾產品質量檢驗方法。這些方法科學性

強,分析監測數據可靠,保證了第一顆原子彈核裝料的質量。

在五所任職期間,楊承宗帶領全所科研人員順利解決了天然鈾水冶、純化和轉化各個過程中的放射化學及其工藝問題,創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堆浸、清液萃取、碳酸

銨結晶反萃取工藝等先進技術,為「兩彈」研製和中國鈾工業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我國三批鈾礦冶工程相繼建成投產,不僅完全滿足了核工業

對於天然鈾產品的需求,也標誌着我國在核燃料循環前段初步具備了比較健全的工業生產能力。這其中凝聚着楊承宗和他領導的五所研究團隊所付出的心血。[1]

4人物評價

「先生為我國核燃料化學的建立、發展和培養人才所付出的辛勤勞動、所作出的卓越貢獻,無論怎樣評價,都不為高。」雖然楊承宗先生駕鶴西歸,離開了他鍾愛一生的

放射化學事業。但他對我國核科技事業的發展和高素質人才的造就作出的許多開拓性、創新性的貢獻,已牢牢銘記在共和國的史冊上。而他淡泊明志、笑對人生的豁達人

格,也為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樹立了榜樣。(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方定評)

楊承宗心態之淡泊而明志,不要說在當今社會,就算是歷史上的先賢也屬難能可貴。楊承宗繼承了中國傳統讀書人的優良品德,事事求真、務實,做事腳踏實地,做人坦

誠相待。是以壽高而明智,深受後學愛戴。楊承宗為人,明恕而行、要之以禮,嚴於律己、諄諄教人,胸懷廣闊、思維敏銳。是以壽高而健實,深受人們的敬愛。(李虎侯教授評)

楊承宗對中國核科技事業的發展和高素質人才的造就作出的許多開拓性、創新性的貢獻,已牢牢銘記在共和國的史冊上。他的淡泊名利和愛國情操,也為中國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樹立了榜樣。(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評)

5詞條圖冊 楊承宗楊承宗 參考資料: 1. 楊承宗:為原子彈加鈾的科學家

中國科學院[引用日期2022-04-08] 2. 人物簡介--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引用日期2022-04-08] 3. 「新中國放射化學奠基人」楊承宗:期頤一笑淡此生【2】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2-04-08] 詞條標籤: 科學家化學家人物

視頻

參考來源

  1. 楊承宗(1911年09月05日~2011年05月27日),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2-6-15
  2. 楊承宗男,出生於江蘇省吳江縣八坼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化學奠基人,www.js-fz.cn/n...- 2023-10-30
  3. 中國科技大學建校元勛、原副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kyb.ustc.edu.cn/2...- 2023-9-18
  4. C繼續玩,搜狐, 201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