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楊承宗(1911年09月05日~2011年05月27日),男,出生於江蘇省吳江縣八坼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化學奠基人,中國科技大學建校元勛、原副校長,中國科技大學放射化學和輻射化學系首任系主任,原合肥聯合大學首任校長,安徽合肥市合肥學院名譽校長。1932年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

1934~1946年,在北平研究院鐳學研究所從事放射化學研究工作。1947~1951年,在法國巴黎大學鐳研究所隨伊萊娜·約里奧-居里夫人從事放射化學研究,獲博士學位。1951年秋回國,任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所)放射化學研究室和放射性同位素應用研究室兩個研究室主任。

目錄

人物生平

楊承宗先生1911年9月5日出生於江蘇省吳江縣(今蘇州市吳江區)。

1932年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

1934~1946年,在北平研究院鐳學研究所從事放射化學研究工作,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

1947~1951年,在法國巴黎大學鐳研究所隨伊萊娜·約里奧-居里夫人從事放射化學研究,獲博士學位。

1951年秋回國,任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所)放射化學研究室和放射性同位素應用研究室兩個研究室主任。

2011年5月27日上午8點45分,新中國放射化學奠基人、中國科大建校元勛、原副校長、放射化學和輻射化學系首任系主任、原合肥聯合大學首任校長、合肥學院名譽校長楊承宗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

相關信息

1960年,蘇聯毀約停援,撤走全部專家。1961年春,楊奉二機部命到北京鈾研究所任業 務副所長,帶領該所科技人員研究成功從我國含鈾只萬分之幾的鈾礦石中製備含雜質不超過萬分之幾的核純鈾的全部過程,包括鈾的提取、純化、轉化以及有些元素含量上下相差一億倍以上的極端懸殊的分析鑑定。他們完全自力更生,建成一個鈾冶煉實驗廠,兩年內純化處理上百噸原料,生產出足量的核純鈾化合物,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試爆提前三個月準備好合格的鈾原料,未用一點外援,受到國家表揚。楊承宗還在鈾所組織領導了從鈾礦中綜合提取鈾、鐳226、釷230、鏷231、鉛210等自然放射性核素的化學新工藝及其實際生產,使我國成為極少數能夠系列製備這些自然放射性同位素的國家之一。得到的幾十項科研成果中,有三項獲全國獎。1958年中國科學院創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楊任放射化學和輻射化學系主任,講授化學系的幾個大課。1970年他奉命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下遷合肥,繼續化學教學及科研工作。1973年主持了全國火箭推進劑燃燒機理的學術會議,建立科研協作關係,使科大的火箭固體推進劑燃燒機理研究成果在國內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1977年他首提的同步輻射加速器在科大立項成功。後來又直接領導利用同步輻射裝置的200MeV電子直線加速器作中子源和珈瑪射線源,由此進行光核反應研究製備輕質量、短半蛻期、有特殊用途的同位素工作取得成功,為我國內地的核科學研究開闢了一條新途徑。1979年楊承宗被任命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他是博士生導師,先後培養博士十餘名。1980年,他倡辦了全國第一所自費走讀大學--合肥聯合大學,被舉為首任校長。自費走讀,國家付出不多是當時教育界一大新事,已有2萬多名學生從該校畢業。

楊承宗先生的愛國情懷、科學作風和奉獻精神為青年一代科技和教育工作者樹立了榜樣。2010年9月16日,科教界專家學者和楊先生曾工作過的單位代表以及他的學生共四百多人齊聚一堂,隆重舉行楊承宗先生百歲華誕及從事學術活動八十年紀念座談會。當時,由於生病住院,楊承宗先生未能親自出席大會。他特地在醫院通過視頻向與會代表致以誠摯的謝意。他還委託長子作了書面發言。他說:"回顧我走過的歲月,我經歷了百年社會的大變遷,目睹軍閥混戰、外強凌辱、百姓

生靈塗炭,為此立志科學救國。我首先要感謝我的啟蒙老師鄭大章先生,他不僅教我放射化學,而且身體力行,教我愛國的民族氣節。我要感謝嚴濟慈先生,是他把我推薦到居里實驗室工作,我因此有機會認識約理奧-居里先生和居里夫人。"他把自己數十年為新中國科技教育事業奮鬥的人生歷程,化為幾個淡淡的剪影,深情地說:"從1958年中國科大建校開始,我一直是科大人,我以中國科大為榮。我與科大師生不離不棄地度過了最困難的下遷時光,又一起為科大的二次創業努力拚搏,共同奮鬥。我在科大搬遷到安徽後又在科大工作服務了二十五年。"

楊承宗先生雖然離開了我們,但先生為我國科技教育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和矢志報國、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將永遠銘記在所有科大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