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語氣、格式、標點等使用恰當。 (2019年8月21日) |
李肇星(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
簡介
李肇星,1940年10月20日生,山東膠南人。1964年北京大學西語系畢業後,在外交部工作。後入北京外國語學院翻譯班學習。1967年起先後任外交學會科員、中國駐肯尼亞使館職員、外交部新聞副司長、司長。1990年2月任外交部部長助理。1992年12月後,任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大使。1995年2月任外交部副部長。1998年3月任中國駐美國特命全權大使。 1999年5月7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使館這一事件。時任駐美大使的李肇星讓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寫下「對死難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對其家屬和中國人民表示真誠的歉意」,並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李肇星被美國傳媒認為是「強硬派」,美國報紙形容當時的李大使「臉上極具哀容與憤怒」。[1] 2001年任外交部副部長。2003年—2007年,任外交部長。2005年6月2日,時任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和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俄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海參崴),代表中俄兩國政府互換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批准書。標誌着兩國徹底解決了所有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 [2] 2008年3月,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2009年11月13日,當選為中國翻譯協會會長。是第十六屆中共中央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名譽會長。
人物簡介
李肇星(生於1940年10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官,出生於青島市膠縣(後劃為山東省膠南縣,現為青島市黃島區)。北京大學西語系畢業,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現任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任職外交部後,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發表言論駁斥對中國人權狀況的指責。他還被聘任為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的院長。
工作履歷
1959年—1964年 北京大學學習;
1964年—1967年 北京外國語學院研究生班進修;
1967年—1968年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科員;
1968年—1970年 在山西離石、江西上高等地的幹校和廣州軍區汕頭牛田洋農場勞動鍛煉;
1970年—1977年 中國駐肯尼亞共和國大使館職員、隨員;
1977年—1983年 外交部新聞司科員、副處長;
1983年—1985年 中國駐萊索托王國大使館一秘;
1985年—1990年 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司長,外交部發言人;
1990年—1993年 外交部部長助理;
1993年—1995年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特命全權大使;
1995年—1998年 外交部副部長;
1998年—2001年 中國駐美國特命全權大使;
2001年—2003年 外交部副部長;
2003年—2007年 外交部長。
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
2009年11月13日,李肇星當選為中國翻譯協會會長。
2012年12月31日,李肇星當選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
是十六屆中共中央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素有「詩人外交家」之稱,出版有詩歌散文集《青春中國》。
高校任職
序號 | 學校 | 任職 |
---|---|---|
1 |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 | 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
2 | 外交學院 | 院長 |
3 | 國際關係學院 | 院長 |
4 |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 名譽院長 |
5 | 北京大學 | 教授 |
6 | 暨南大學 | 顧問、名譽教授 |
7 | 湘潭大學 | 名譽教授 |
8 | 上海交通大學 | 名譽教授 |
9 | 山東外事翻譯學院 | 名譽院長 |
10 | 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 | 名譽教授 |
11 | 浙江工商大學 | 名譽教授 |
12 | 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 | 名譽院長 |
13 | 商丘工學院 | 名譽院長 |
14 | 上海大學 | 名譽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