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B-25轟炸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B-25轟炸機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B-25米切爾中型轟炸機

研製時間: 1938年3月

研製單位: 北美航空公司

國家: 美國

定型時間: 1940年8月19日

1938年3月,美國陸航提出了對雙發中型轟炸機的最低要求:載彈1200磅、航程1200英里、速度大於200英里/時。波音、麥道、貝爾以及北美公司出標,最後北美中標,B-25轟炸機隨後亮相。二戰結束前最好的轟炸機之一,P-51也是北美的產品。[1]

發展歷史

1938年3月,美國空軍提出了對雙發中型轟炸機的最低要求:載彈1200磅、航程1200英里、速度大於200英里/時。波音、麥道、貝爾以及北美公司出標,最後北美中標,B-25隨後亮相。二戰結束前最好的戰鬥機P-51也是北美的產品。

B-25是二戰全球戰場中最為優秀的中輕型轟炸機之一,它以「米切爾」命名,以紀念一戰中美國指揮官威廉.米切爾(William Mitchell),在空軍從陸軍分離的過程中,米切爾作出了重要的貢獻。B-25也是美國空軍為數不多的以名字命名的飛機

B-25主要由美國空軍配備,美海軍也配備相當數量的B-25,以對付太平洋上的日本帝國。通過租借法案,英國皇家空軍、蘇聯空軍、澳大利亞、荷蘭等地也有為數不少的B-25。

B-25綜合性能良好、出勤率高而且用途廣泛,廣泛的程度從空襲東京的任務中就可以看出來。這一任務要求飛機攜帶2000磅的炸彈飛行2400英里。當時還有B-26可以與B-25競爭,但B-25因優良的起飛性能而被選中完成這一使命。1942年2月3日,改裝後的兩架B-25B在大黃蜂號上起飛成功,證明了這一計劃的可行性。此後二十四個機組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在跑道上標出的模擬飛行甲板上演練短距起飛滑跑。訓練的過程中發現:在適當的逆風情況下,B-25在450英尺就可以離地。

設計階段

B-25最初設計代號是NA-40-1,是北美飛機公司自主研發的三人座,雙引擎轟炸機,選用的引擎是普懷R-1830氣冷引擎。1939年1月第一次試飛的時候,剛好美國陸軍航空隊展開中型轟炸機的競標,北美飛機公司修改設計,改用萊特GR-2600氣冷引擎參加競標,編號也改為NA-40-2。

NA-40-2原型機試飛兩次之後就因為意外而損毀,不過展現出來的性能讓美國陸軍航空隊非常讚賞。第三架原型機NA-62參考先前NA-40-2的經驗加以修改,試飛之後編號改為XB-25。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要求下,美國陸軍航空隊迫不及待的在新設計尚未完成前就發出184架的訂單。修改的部分包括增加機身的寬度以提高載彈量,原先的肩翼改為中置機翼,修改座艙的外型,增加乘員的數目與自衛的火力。這架新飛機的正式編號為B-25。

第一架量產的B-25於1940年8月19日進行首次試飛,此時採用的引擎為R-2600-9,每具引擎出力1700匹馬力。第二批量產的是B-25A,公司編號也改為NA-62A,這時候來自歐洲戰場的經驗促使許多飛機增加保護乘員與重要部位的裝甲板和自封油箱,這也是B-25A的修改重點。1941年春天,B-25A正式運交部隊開始服役。

為了紀念早年的航空戰略家威廉·米切爾,這種飛機就以他的名字來命名。

著名戰例

著名戰二戰中被應用于吉米·杜立特(Jimmy Doolittle)策劃的對日本本土的轟炸。

任務名稱為空襲東京,原本計劃由24架B-25飛機編隊進行,但由於「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無法裝下那麼多B-25,最後確定為由16架B-25完成任務。

1942年4月1日,飛機及機組人員登上航空母艦。次日由加利福尼亞出發。

但是4月18日在距離日本約1300公里海域處,被日本巡邏艇發現,航空母艦不能繼續前行,杜立特決定提前起飛。

8時18分,杜立特第一個起飛並成功,跑道還剩下約30米沒用上。剩下15架B-25也在9時21分前陸續成功起飛。

他們採取單機跟進的縱隊,於12時30分飛臨日本上空並投擲炸彈,之後飛向中國。

空襲東京

空襲東京,或也常被稱呼為杜立特空襲(Doolittle Raid),是美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2年4月18日時,向日本本土首次進行的空中轟炸攻擊任務,以作為對日軍突襲珍珠港的報復。在美國戰爭史中,這是惟一一次美國陸軍航空隊的轟炸機在美國海軍航空母艦起飛執行的戰鬥任務。經由這次轟炸任務,證明日本本土無法有效防衛盟軍的空中攻擊,並且報復了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襲珍珠港的恥辱。由於這個任務是由戰前曾是著名飛行員的吉米·杜立特中校一手策劃,所以又稱「杜立特空襲」。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