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蔡佩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姓名 蔡佩香
别名 珮香、梦兰、南樵、海外逋客、诗狂子、广莫散人
出生年  1867
死亡年  1925
教育背景 光绪年间廪生
出版作品 掬月楼诗话

蔡佩香(1867~1925)[1],又作珮香梦兰南樵,又号南樵散人南樵劫馀生海外逋客诗狂子广莫散人台湾县(今台南市安平)人,出身当地望族,父执辈蔡向荣蔡霞潭曾任职户部主事,叔父蔡霞标则任职刑部主事,府城士绅许廷光为其舅父。

生平

蔡佩香为光绪年间廪生,曾师事举人蔡国琳,日治后,师徒二人于明治三十三年(1900)联袂赴日观光。明治三十八年(1905)与连横厦门合办《福建日日新闻》,共主笔政,言论排满,甚为激烈,颇受南洋华侨社会之欢迎。同盟会并从星洲派李竹痴至厦门,拟改组为机关报。嗣以清吏干预,遂遭封闭。不及一年即停刊返台。[2]次年(1906)加入台南“南社”,并参与台湾总督府临时旧惯调查会之活动。明治四十年(1907)二月北上任《台湾日日新报》汉文记者,曾主笔“掬月楼诗话”专栏[3]。隔年(1908)五月因病南下台南医院疗养,八月退社,此后久居台南。大正十年(1921)六月任《圣心会会报》汉文记者,大正十三年(1924)十月入《台南新报》任记者。王松《台阳诗话》谓其“为人慷爽,不立崖岸,能文工诗”,老年后贫病益甚,惟吟咏自如。今蔡氏诗作据《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南瀛佛教》以及王炳南之《南瀛诗选》、《潜园寓录》等报刊合集辑录编校,并依时间先后排序。[4]


七言律诗

吃米丸
玉粒蓝田[5] 种晚天,西畴[6] 收获庆团圆。
今朝正值严冬节[7],釜上浮沉爨下烟。[8]
冬至抟[9] 来圆又圆,美人灯下说残年[10]
弹丸妙手盘中出,旋转如珠有几千。

【题解】
本诗为七言律诗。米丸,指冬至时所吃的汤圆。高拱干《台湾府志》(1696)卷七记载:“冬至,人家作米丸祀众神及祖先,举家团𪢮而食之,谓之‘添岁’;即古所谓‘亚岁’也。门扉器物各粘一丸其上,谓之‘饷耗’。是日,长幼祀祖、贺节,略如元旦。”此诗主要描写冬至搓煮汤圆之情景。诗的前半段写汤圆,以蓝田美玉来形容汤圆雪白润泽之美,再以汤圆在柴火旺盛的锅鼎中滚沸翻腾的情景,衬出了温暖团圆的节日气氛;后半段因冬至添岁,引发美人迟暮之感,岁月仿佛在妙手弹丸的搓汤圆景象中,逐年消逝。此诗颇呈现了台湾冬至吃汤圆的民俗生活景象。

【延伸阅读】
1. 许梦青〈冬至搓丸〉,《全台诗》第拾玖册。
2. 郑家珍〈冬至搓丸诗〉三首,《全台诗》第拾陆册。
3. 林维丞〈冬至搓丸词〉,《全台诗》第捌册。

七言绝句

入山偶成(六首)
深林[11]日出晓烟消,过一重溪是菜寮[12]。拔马锡猴番社路[13],槟榔树下绿芭蕉[14]。(其一)

笋舆初过木冈山[15],百丈悬崖步步艰。遥指南庄深树里,沿溪路转十三湾[16]。(其二)

老农健步苦相邀,鸡黍田家野兴饶[17]。歇马万山苍翠里,人烟密处半平桥[18]。(其三)

乌山[19]绝顶有人家,少妇茅檐擘苎麻[20]。黑齿红唇蝉髻整[21],满头乱插瑞香花。(其四)

竹筒高架翠微巅,凿石穿云自引泉[22]。乞火烧柴消溽暑,一杯清茗煮香椽[23]。(其五)

葛衣草帽两芒鞋[24],过大乌山淡水谿[25]。零落村庄兵燹后[26],贼巢无复八张犁[27]。(其六)

【题解】
本组诗为七言绝句,收入《全台诗》第贰拾贰册。蔡氏不少旅途诗感怀之作,发表于1905年报刊上,〈入山偶成〉则是其中之一。首先扣题表出此次深入山行途经的番社:菜寮、拔马、锡猴、木冈山、南庄、万山、半平桥,从左镇往高雄内门、杉林地区,攀登乌山绝顶。第一首是一幅宁静的深山密林景致,日出炊烟消散后,镜头由远而近,停格于参差错落的槟榔树与绿芭蕉常见作物。第二首简笔速写“百丈悬崖”盘桓溪行的艰险。番社的聚落所在,就在山区“深林”、“深树”中,“苍翠里”与“翠微巅”。第三、四首分别摹写体魄健壮又热情洋溢的老农,以及“黑齿红唇”、蝉髻插花的美女形象。第五首呈现凿石穿云竹筒汲泉的先民智慧,并叙写途次中乞火煮茶,清茗香气弥漫的滋味。“溽暑”二字,更引出以下首句:“葛衣草帽两芒鞋”,这是夏日山行的轻便装扮,翻越山岭,跋涉过溪,来到经历兵灾的八张犁一带,人烟显得稀落,但躲藏山区的匪贼已不见踪影了。

【延伸阅读】
1. 蔡佩香〈转地疗养途中有感〉,《全台诗》第贰拾贰册。

注释

  1. 生年据其诗〈三十八年初度自志〉(《台湾日日新报》,“词林”栏,1906年9月27日,第一版)及〈客邸除夕〉(《汉文台湾日日新报》,“艺苑”栏,1907年12月31日,第一版)一诗有句“卅九星霜鬓欲皤”推算。卒年据《台南新报》载三屋清阴〈哭蔡南樵〉(1925年8月7日)、《台湾日日新报》载罗秀惠〈故蔡佩香氏吊辞〉(1925年8月14日)。
  2. 参考林德政〈连雅堂在大陆的活动〉,《传记文学》第七十八卷第五期,2005年11月。
  3. “掬月楼诗话”自1907年8月2日至1908年8月9日止,不定期刊于《汉文台湾日日新报》之“诗话”栏。
  4. 许俊雅撰
  5. 玉粒蓝田:蓝田,产于昆仑山的古代美玉,此以形容做汤圆之米粒之美。
  6. 畴:田地。
  7. 严冬节:指冬至。冬至在每年阳历12 月22 日或23 日,乃廿四节气之一,也是寒暑交替之转捩点,本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日最短,黑最长,过了冬至则白日渐长,阳气渐发。
  8. 釜上浮沉爨下烟:釜,古代的一种锅,圆底而无足,可放在炉灶 上煮物,后用以代指锅子。爨,音ㄘㄨㄢ ˋ,以火炊饭。此句言汤圆在滚水锅中浮沉,锅下烧著柴火。
  9. 抟:音ㄊㄨㄢ ˊ,把东西揉搓成球状。
  10. 美人灯下说残年:残年,暮年;此言过了冬至增新岁,更添美人 迟暮之感。
  11. 深林:指茂盛幽深的密林中。
  12. 菜寮:菜寮溪附近,旧称一重溪。菜寮溪发源于牛湖山,流经台南市左镇区。
  13. 拔马锡猴番社路:拔马(Poah-be),菜寮溪北岸的平埔社村,今台南市左镇区。锡猴番社,即卓猴社,该社原住于台南市山上区平阳里卓猴,后为汉人驱迫,往南迁居于菜寮溪流域的王梨坑(中正村)、拣死猴(左镇村)等地,甚至更跨越左镇和内门的界山-乌山,进入高雄市内门区土库镇。
  14. 槟榔树下绿芭蕉:原住民部落生活习俗常见之作物如:槟榔、槟榔叶及芭蕉叶等,用以祭祀或避邪。
  15. 笋舆初过木冈山:笋舆。用竹子编成的轿子。木冈山,据清周文元纂辑《重修台湾府志》:“在府治东北约百三十馀里,巍峨特耸。其顶每罩云雾,必至天气晴朗之时,方见山形。远望其峰,上与天齐,台湾之山,惟此山最高大。是为郡山之祖焉。”多数学者认为木冈山是指如城垣般盘踞的乌山山脉。
  16. “遥指南庄深树里”两句:沿著菜寮溪南下,山路险峻难行,溪水弯弯曲曲如羊肠般蜿蜒其间,木冈山区的村落若隐若于现密林深处。
  17. 鸡黍田家野兴饶:鸡黍,以鸡作菜,以黍作饭。田家,农家。此诗表现农家朴实的真率情意,用家常的菜肴招待宾客,别具自然野趣。孟浩然〈过故人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8. 半平桥:此为部落名称,今台南市南化区中坑里。
  19. 乌山:乌山为高雄市和台南市的界山,大乌山山脉绵延于南化区东缘,台20线将大乌山山脉切成南北两段,北为大乌山、南为内乌山(俗称乌山);大乌山地带较为偏远,海拔约为700公尺以上。
  20. 茅檐擘苎麻:茅檐,茅草盖的屋顶。擘,音ㄅㄛˋ,用手分开。苎,音ㄓㄨˋ。苎麻茎的皮部可采其纤维以供织布
  21. 黑齿红唇:原住民为去瘴解热嚼食槟榔,或以草木果实染齿,崇尚黑齿红唇之美的风俗。
  22. 竹筒高架翠微巅两句:描写山中居民利用竹筒汲引泉水的风光。翠微,淡青色的山岚。
  23. 一杯清茗煮香椽:指散发果香的清茶。椽,音ㄔㄨㄢˊ。香椽,一名枸橼,柑橘属,形如小瓜卵球状,柠檬黄色或淡绿色,果皮粗厚凹凸不平,香气浓郁,可晒干制药,或制成蜜饯。
  24. 葛衣草帽两芒鞋:葛衣,葛布制成的衣服。芒鞋,用芒草编织的鞋子。
  25. 淡水谿:高屏溪,旧称“下淡水溪”,在此为番社名。
  26. 兵燹:燹,音ㄒㄧㄢˇ,兵灾。
  27. 八张犁,指番社,今高雄杉林区大同社区旧称“八张犁”,此地名与“拓垦”有关。犁本农具,以“张”为单位,用以驾牛耕田,一张犁代表五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