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脑颅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脑颅骨

脑颅(cerebral cranium)由8块骨组成,包括成对的颞骨和顶骨,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它们围成颅腔。颅腔的顶是穹窿形的颅盖(calvaria),由额骨、枕骨和顶骨构成。颅腔的底由蝶骨、枕骨、颞骨、额骨和筛骨构成。筛骨只有一小部分参与脑颅,其余构成面颅。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脑颅骨
  • 外文名: cerebral cranium
  • 组成: 8块骨
  • 颅骨数: 23块

额骨

位于颅的前上份,分额部、眶部和鼻部。额鳞呈贝壳形,与鼻部、眶部之间的空腔称额窦;眶部为后伸的平位薄骨板,构成眶上壁;鼻部位于两侧眶部之间,呈马蹄铁形,缺口处为筛切迹。

筛骨

位于两眶之间,蝶骨体的前方,构成鼻腔上部和外侧壁。筛骨在冠状面上呈巾字形,分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筛板是多孔的水平骨板,构成鼻腔的顶,板的前份向上伸出的骨脊称鸡冠;垂直板自筛板中线下垂,居正中矢状位,构成骨性鼻中隔上部;筛骨迷路位于垂直板两侧,由菲薄骨片围成的小腔称筛窦。迷路内侧壁有两个卷曲的小骨片,即上鼻甲和中鼻甲。迷路外侧壁骨质极薄,构成眶的内侧壁,称眶板。

蝶骨

位于颅底中央,形似展翅的蝴蝶,分蝶骨体、大翼、小翼和翼突4部。蝶骨体为中间部的立方形骨块,内含蝶窦,窦被分隔为左、右两半,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体上面呈马鞍状,称蝶鞍,中央凹陷处为垂体窝(hypophysial fossa)。大翼(greater wing)由体向两侧发出,分为凹陷的大脑面、前内侧的眶面和外下方的颞面。颞面借颞下脊分上、下两部:上部是颞窝的一部分,下部构成颞下窝的顶。

大翼根部由前向后外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分别通过神经和血管。小翼(lesser wing)为三角形薄板,从蝶骨体的前上份发出,上面是颅前窝的后部,下面构成眶上壁的后部。小翼与体的交界处有视神经管(optic canal)。小翼与大翼间的裂隙为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hissure)。翼突(pterygoid process)从体与大翼连接处向下伸出,由内侧板和外侧板构成。矢状方向贯通根部的细管称翼管,向前通入翼腭窝。

颞骨

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侧壁,以外耳门为中心分为鳞部、鼓部和岩部:

鳞部

位于外耳门的前上方,呈鳞片状。内面有脑回的压迹和脑膜中动脉沟;外面光滑,前下部有伸向前的颧突,与颧骨的颞突构成颧弓,颧突根部下面的深窝为下颌窝(mandibular fossa),窝前缘较为突起,称关节结节(articulartubercle)。

鼓部

位于下颌窝的后方,为弯曲的骨片。从前、下、后三面围绕外耳道。

岩部

呈三棱锥形,尖指向前内对着蝶骨体,底与鳞部相接。前面朝向颅中窝,中央有弓状隆起,隆起外侧较薄的部分,称鼓室盖,近尖端处有光滑的三叉神经压迹。后面中央部有一孔,即内耳门(internal acoustic pore),通内耳道。下面凹凸不平,中央有颈动脉管外口,向上通入颈动脉管(carotid canal)。此管先垂直上行,继而折向前内,开口于岩尖,称颈动脉管内口。颈动脉管口后方的深窝是颈静脉窝,后外侧的细长骨突为茎突(styloid process)。在外耳门的后方,岩部向下伸出的突起称乳突(mastoid process),内有许多腔隙称乳突小房,茎突根部后方的小孔为茎乳孔(stylomastoid foramen)

枕骨

位于颅的后下部。前下部有枕骨大孔(foramen magnum),借此孔枕骨分为4部。前为基底部,后为枕鳞,两侧为侧部。侧部的下方有椭圆形突起称枕髁,髁下面的关节面与寰椎的上关节面相关节。

顶骨

四边形,位于颅顶中部。[1]

参考文献

  1. 神经解剖脑颅骨”,个人图书馆, 2019-05-01